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积极暗示就是经常性地鼓励、肯定,比如对孩子说“你可以做到的”,“你是很棒的”,“只要努力,你一定会行的”,“没关系,再试一次”等等。这些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孩子一直生活在积极暗示的环境里,对于人格的健全和将来的发展很重要。
而消极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它会让孩子时常感到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积极的暗示可以培养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使孩子活泼明亮;消极的暗示会损伤孩子的心理,给他们体验到一种灰暗面,使他们心灵遭受挫折。
有些事,说多了就会变成现实,这就是暗示的作用。对于还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来说,更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即使孩子确实存在一些智力上的先天缺陷,也不要常在孩子面前说他脑子有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潜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无数事实证实,即使一个天才,如果每天告诉他是笨蛋,他也可能有一天真成了笨蛋。
长期对孩子施加消极暗示,会影响他的认知思维过程。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来讲,消极暗示反应很容易被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面对孩子的生病,家长要保持平常的心态、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把担忧、焦虑、心疼的情感藏在心里,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
消极暗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大敌。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接受来自母亲或父亲的消极暗示。
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会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在聊起自己的孩子时,常常会语气低沉地说:“我的孩子不行,智力不行,学不会”;“我的孩子怎能和你的孩子比呢?脑子不好用”;“唉,笨就笨吧,这就是他的命,他的命不好,有什么办法?”;“我家那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学不会。”;“他要是像你家孩子四分之一就好了!”等等。
仔细想想,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特别是这种话是从孩子最在意的父母口中说出,结果可想而知。
而积极暗示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父母和老师,将会对孩子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这一观点得到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的证实。他把一群孩子随机的分成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是优等级组,在智力、意志品质和特长上明显较好;B组则相反。老师受到这种信号后各自开始相同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后,A组的成绩和各项测评真的优于B组。后来又经过几组实验,这一原理同样被证明。
不同暗示其作用亦不同。一般的暗示和包含了丰富真挚爱的情感的暗示,其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经常受到夸奖的孩子,他也可能因为这种夸奖太频繁而产生反感。特别是这些夸奖有些不实之处时,有的孩子就会产生过大的压力,使他不希望得到这种夸奖。相反,包含着爱的积极的暗示,总是显得真实可信,也没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这种暗示作用,就像血液一样,深入而持久。
调查表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家长的积极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