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怎么预防?

        全程导医网 导医纪实:刘女士咨询:一个月前我走路不小心崴了一下脚,自我感觉没多大事,就没及时去医院。可是半个多月过去了脚还肿着,结果拍片子发现跖骨骨折了,医生说我骨质疏松引,最容易骨折。请问: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怎么预防?

  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专家解答:骨质疏松症常常被称作悄无声息的骨骼健康“杀手”,就是因为它的症状往往没有特异性,不容易被大家重视。据介绍,从出生起,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会逐渐上升,在成年后达到最高值,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男性在22到24岁达到峰值,女性则在28至30岁达到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量银行”储备越多,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晚,程度也越轻。其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内分泌因素。女性在50岁左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缺乏,男性则在60岁左右,睾酮水平出现下降。因此,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这两类人群。

  2、营养因素。钙和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甲状旁腺分泌增加,进而导致骨吸收增加。同时,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和磷的吸收,使骨基质矿化受损。长期蛋白质缺乏会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若同时存在钙缺乏,骨质疏松症会提前出现。

  3、遗传因素。年轻时期峰值骨密度的高低、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流失的速度,以及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均与遗传因素相关。

  4、运动因素。肌肉发达、骨骼强壮者,骨密度高。老年人性激素缺乏、活动减少、力学刺激少,肌肉萎缩,骨量也相应减少。同时,老年人因肌肉力量减弱、平衡协调能力差,容易跌倒,若同时伴有骨量减少,则容易发生骨折。

  5、药物和疾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同时可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率并促进蛋白质分解代谢。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户外活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骨质恢复到病前水平。因此,必须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1、从“吃”下手

  保证蔬菜、水果摄入:每天蔬菜半斤到1斤,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新鲜水果半斤。

  优先选择鱼和鸡鸭等禽类补充蛋白质:每日1个鸡蛋,不弃蛋黄。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每日摄入牛奶约300毫升为宜。如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可选择无乳糖牛奶。

  足量饮水:每天7~8杯(1.5升~1.7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咖啡及碳酸饮料。

  少油少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老年人不超过5g。

  戒烟限酒。

  少食用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2、适量运动

  对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减少久坐,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多元化运动,包括:步行、跳舞、健骨操、慢跑、有氧健身操、家居劳动(拖地、清扫、手洗衣服等)、太极、骑自行车等。

  老年体弱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场地条件决定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引发骨折等运动损伤的活动。

  3、药物预防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剂量为800毫克,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为 1000 毫克;维生素D成人推荐剂量为每天200单位,老年人因缺少日照、运动不足及吸收功能减退,其推荐剂量为400~800单位。

  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