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张振坤:春季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前不岁,两岁的小涛总是大声哭闹,脸红、发热,没有精神,妈妈给小涛服了退烧药,但没有效果。妈妈急忙带孩子到儿童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振坤接诊检查后发现:小涛的背部、腋下及臀部均有紫色瘀点,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张主任介绍说,流行性脑脊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所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流脑很凶险,临床以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激症等为特征,常见于冬春季流行,重症病人的病死率高。

  流脑及特征

  据张振坤主任介绍,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致病菌可分为A、B、C、D、W135等13个菌群,其中以A、B、C群最常见,我国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烦躁等症状,进而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或淤斑,婴幼儿常有囟门隆起,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流脑的潜伏期为1-10天,传染期为多不超过发病后10天,隔离期为发病起10天,或症状消失后3天。

  流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为流行季节,尤其以3-4月份为病例高发时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和无症状带菌者为是主要传染源。病原菌通过咳嗽、喷嚏等途径排出人体,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对本群病原菌产生持久免疫力,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成人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发病多为儿童。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感染。

  哪些儿童易患流脑?流脑有哪些主要症状?

  由于年龄是宿主对该菌易感的主要决定因素,生后第1年是发病高峰,小于5岁发病占40%,尤其是未进行有效预防接种的孩子,促使发生脑膜炎球菌疾病的其他因素,包括居室拥挤、贫穷、吸烟和被动吸烟,先具有呼吸道感染(2-3周前有感冒史)和先天性免疫缺陷。

  潜伏期1-7天,平均2-3天。脑膜炎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同,轻至无症状的带菌者.严重者发病几小时内死亡。

  其主要表现是:上呼吸道感染期,症状多不明显或有鼻咽部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咽喉疼痛,此期24-48小时;败血症期,患儿常为急起高热,伴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中毒症状,年长儿自诉头痛及全身酸痛,婴幼儿易发生惊厥,瘀斑为本期的主要临床特征,皮疹大小不一,形态多呈星状、圆形,可不规则颜色初起为淡红或鲜红,继可能为紫红或紫色,可全身分布,但以躯干、臂、肩、肘身体受压处多见;脑膜炎期,主要表现发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婴幼儿则表现为拒乳、凝视、呻吟、尖叫、烦躁等等。

  如何预防流脑

  张主任介绍了几个预防流脑的方法:

  1.切断传染途径。病菌通过流脑患者和带菌者口鼻喷出来的飞沫传染的,在流脑流行季节,要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如商场、集市等等,必要时外出要戴口罩,家里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人多晒太阳,开窗通风,搞好室内卫生。

  2.控制传染源,对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及早期隔离治疗,隔离期应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应少于病后7日。

  3.保护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通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第二次患病少见。

  4.注射流脑菌苗,也能有效预防流脑。目前国内制成的A群荚膜多糖菌苗,接种后5-7日可测出抗体,2-12岁以上儿童及青年常在接种后1-2周抗体水平达高峰,而婴儿抗体反应差而慢,接种率达80-90%,副反应低,禁忌症为癫痫、抽搐、过敏史,心、肾疾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均不应接种。

  5.药物预防,对病人的家庭成员及学校内的密切者,有接触史的幼托儿及带菌者,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预防。

儿科专家:张振坤 ,徐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1990年从徐州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在上海市儿童急救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进修小儿急救专业,具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立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全面与系统的业务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

  对儿童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意外伤害、严重脱水、惊厥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休克、心跳呼吸停止、多器官功能损害等急危重症患儿有丰富的抢救治疗经验。曾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儿科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两项。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六上午

咨询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