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不少幼儿当家长怀抱他出门时,孩子满脸笑容,情绪非常愉快;而当他被抱进托儿所或幼儿园时便又哭又闹,不愿呆在托儿所、幼儿园。如此情况经多次反复以后,幼儿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早餐完毕,抱其出门时,幼儿便立即意识到又要上托儿所(或幼儿园)了,于是便哭闹、不安起来。这种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
专家魏贤玉解析
孩子因怕离开父母而不愿去学校或幼儿园,并产生焦虑及恐惧反应,这其实是儿童焦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多发生于3-1 5岁的儿童,以6-11岁的儿童最为多见。该种儿童焦虑症的发病率在4-16岁儿童中为4.7%,其中以女孩为多见。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除了孩子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外,还表现在害怕独自一人在家,独自一个人睡觉等。
患焦虑症的儿童多数具有敏感素质,有的胆小怕事、多愁善感、情感脆弱,有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稍遇挫折或身体不舒服就容易紧张害怕。多数病儿常无根据的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发生危险,将会发生意外的事故,会有大祸临头使自己与亲人失散,或自己被拐骗等,因此不愿意离开亲人,不愿去幼儿园或拒绝上学,即使勉强送去,也表现哭闹、挣扎,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熟症状(如呕吐、腹痛等)。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分离焦虑症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尤其对儿童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儿童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儿童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亲人,便不知如何面对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是产生儿童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儿童患分离焦虑症后,可以采取心理疏导疗法进行治疗,即用亲切的语言对孩子进行安慰、劝导,以缓解消除患儿的焦虑症状。
如针对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问题,首先就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给孩子留一个好印象。
其次是当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因为不习惯离开父母或因惧怕而哭闹时,家长不要当场硬逼孩子去,既可以用置之不理的办法等他不哭闹时,再和他讲幼儿园的好处,也可以暂时陪伴孩子,让他既熟悉新环境,又没有立即和家人分离,直到习惯新环境为止;
第三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同幼儿园一样的环境,如在家里看电视、吃饭、起床、玩玩具都应有一定的时间;要学会自己穿衣服,饭前自己洗手,特别是要常在休息日带孩子到亲友家,让孩子和亲友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孩子就很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再有和家长分离不适的感觉。
专家简介:
魏贤玉,男,副主任医师,病区副主任,心理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实践医学杂志》编委。在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并获市科学技术鼓励奖一项,获市优秀论文一篇。从事心理和精神医学20年,先后多次在北京、上海、苏州进修学习心理治疗和催眠术,专治失眠症、神经症和各种功能性、慢性疼痛等病;小组擅长心理治疗项目和心理咨询业务;对各种精神疾病科研的康复致力治疗有专长。
专家门诊:周三、周五
咨询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