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徐州日报:采访刘彦群院长时,他办公室的电脑一直开着,屏幕上的图表是一个个动态的数字,还有一个个曲折向上的箭头。见记者看不懂这些,刘院长指着其中的数字说:“这一组,显示出今年以来医院出院的人数和门诊人数,数字一直在上升;这一组,是当日的住院人数,此时的床位使用率是98%……”对话由此展开。
记者:徐医附三院的前身是徐州铁路医院。后来由徐州医学院接管,成为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刘院长应该是徐医附三院的第一任院长吧?
刘院长:2005年上半年,原徐州铁路医院正式脱离铁路系统,交给地方政府。12月28日,挂牌为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揭牌时,我是徐医附院院长,兼任徐医附三院院长。2006年4月,我被组织上任命为徐医附三院院长,由兼任改为全职,负责这里的全面工作。
记者:记得刘院长刚上任时,徐医附三院的病床使用率非常低,还不到50 %。
刘院长:是的。当时的状况可以说是“门可罗雀”。 医院当时的情况是“三个一”,即门诊量一百人左右,住院病人数一百人左右,月业务收入一百万元左右。
记者:从徐州医疗界的“航母”、三级甲等医院的院长,接任徐医附三院的担子,刘院长有没有感到困难和压力?
刘院长:刚来时一位老专家送我一副对联:“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大于机遇;希望与困难并存,困难大于希望”。当时,我下定决心团结医院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努力拼搏,苦战三年,走出困境。要实现三年三大步:第一年业务收入较前一年翻番;第二年在翻番的基础上增加50%。一年多过去,当年业务收入增长102.84%,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今年1-9月份,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78%,第二个目标也能实现。
记者: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徐医附三院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请谈谈你的经验?
刘院长:优秀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聘请18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坐诊,用他们的智慧和知识造福病人;聘请了6位在职专家,面向社会招聘了8位临床实用性人才,其中5位正高,他们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我们公开招聘了47名硕士生、本科生,为医院的发展增强了后劲;我们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鼓励他们学习深造,目前全院有30人参加各种学习。这些举措,为医院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记者:徐医附三院在专科建设方面也取得很大发展,你们着力打造了两个重点专科、6大诊疗中心,收效不错吧?
刘院长:我们的思路是:大专科重点打造,扬长避短,特色专科要创出特色,形成优势。我们重点打造徐州地区最好的内镜中心,投资数百万元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内窥镜检查和治疗设备,其中胶囊内镜、超细胃镜等多项设备为淮海经济区范围内独家拥有;我们重点打造泌尿外科专业,聘请著名泌尿外科专家谢叔良担纲,斥巨资引进国际一流的钬激光等多种仪器,开展了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高频电及氩气刀切除术等先进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在全市也处于领先水平。
记者:刘院长上任以后,带给徐医附三院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观念的更新吧?
刘院长:我院的前身是职工医院。一些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行动跟不上时代发展。为此我们实行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利益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鼓励专家上门诊;我们成立了专业营销队伍,组织专家到社区、乡镇送健康、送服务,让更多人了解徐医附三院的变化,让他们相信我们, 找我们服务。
记者:我从电脑里看到医院的动态数字,此时此刻,床位使用率已到了99 %,面对这可喜的数字,刘院长有什么感想?
刘院长:我很感谢,感谢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前天我查房,两位病人说:刘院长,我们虽是铁路职工,但好久没在这里看病了。前不久生病了,想到其他医院看,是一位老同事让我过来看看,没想到变化这么大。以后有个头痛脑热,一定到咱们自己的医院来看……听了这话,我感到责任更大。我下决心一定要继续努力,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好、工作好。
记者:墙上的那个规划图,是医院的远景图吗?你多次说自己是创业者、开拓者,为什么?
刘院长:根据徐州医学院“十一五”规划,徐医附三院将建成一所具有2000张床位规模、全新的、现代化的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但前提是,必须把这座 医院做好、经营好。所以我常说,自己是创业者、开拓者。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需不懈地努力,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