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85707177
网上咨询:http://www.qcdy.com/qcdybbs/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表现。长期以来,国内医学界、患者对此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现象,不可避免,只能忍受;或仅仅将术后疼痛理解为切口痛,只存在不适或难受的感觉,致使术后疼痛这一明显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事实上, 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不仅仅局限于皮肤,肌肉、内脏器官,术后疼痛的来源,包括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的双重激动,显然,将术后疼痛仅仅理解为切口痛是不准确的。
术后疼痛影响康复
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可对机体多个方面带来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术后康复。术后疼痛导致的机体病理生理改变不容轻视,它不但使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凝血等系统发生改变,而且剧烈的疼痛可以造成精神创伤,可带来焦虑、恐惧、失眠,产生无助感。这些改变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对手术预后有明显不利影响。
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
有效的术后镇痛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使患者在无痛、轻松的状态下度过围手术期,其不仅仅意味医疗技术的人道精神,而且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术后镇痛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幅度,保持肺泡膨胀,促使患者咳嗽、排痰,减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可以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可以减轻疼痛引发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可以缓解焦虑,改善睡眠,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通过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而减少住院时间,节约费用。另外, 术后镇痛不影响伤口边缘组织的生长以致影响伤口的愈合,不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
术后镇痛的PCA技术
近年来,麻醉学和外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变化就是对围手术期镇痛的高度重视,甚至主张将手术后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同等对待,并给予及时治疗。随着疼痛理论、镇痛药物、设备及镇痛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可使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疼痛的状态下度过术后恢复期。
据三院麻醉科朱珊珊主任介绍,为减轻病人痛苦,医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的微量镇痛泵, 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设定镇痛泵上的各项技术参数,使镇痛药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由患者自控给药。当患者感到疼痛时,只需按动镇痛泵的按钮,镇痛药便通过导管慢慢输入体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和药物用量可由患者自我调节,这样可使镇痛药“按需供应”, 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效果, 从而达到不同条件下患者对镇痛的个体化要求,避免了传统方法血药浓度波动大,副作用大的情况。 朱主任说,PCA技术是近年来围手术期镇痛方法的主要进展,也是目前围手术期疼痛治疗的最好方法。
为了更安全地接受术后镇痛服务,患者需注意的事项有:清洁时保护镇痛泵的输液管道不受污染;防止输液管道脱落;镇痛泵按钮必须由患者本人控制,家属不能代替患者参与给药;如有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应及时告诉医生;如怀疑镇痛泵有问题时,不能擅自拔除镇痛管道或拆开镇痛泵,应由专科医护人员处理。
朱珊珊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麻醉科副主任。其科研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的研究;2,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基础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一篇,英文论文两篇。论文曾获江苏省医学会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曾参与编写国家级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教材《麻醉学》”和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教材《麻醉学基础》。任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副组长,并指导多名麻醉学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现主持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两项、徐州市科委课题一项和江苏大学资助课题一项。2007年被评为徐州市第四批 “拔尖人才”。2007年4月被确定为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