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放
51岁的袁大爷因上消化道出血到医院诊治,检查时,发现右肝一直径3厘米的癌灶,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肿瘤内科先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经皮肤肝脏穿刺肝癌微波消融术,术后辅以免疫治疗。三个月之后,袁大爷经彩超、增强CT、磁共振检查发现,其病灶已完全坏死。此后,袁大爷每三月复查一次,至今病灶已随访2年,右肝脏无癌灶复发。
专家解析 肝癌被冠以“癌中之王”
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徐永茂介绍,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占世界肝癌总数的55%,并且其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生命健康。
然而,肝脏却是一个“沉默的器官”,肝癌也几乎是一个“哑巴病”。一般到了晚期才会有乏力、纳差、消瘦等症状,靠自身的感觉和症状早期诊断肝癌,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就诊时往往是中晚期肝癌。由于大肝癌治疗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多、疗效通常不好,病情发展快、生存期短,被冠以“癌中之王”。
小肝癌治疗 手段多样
据了解,肝癌疗效不尽如人意的最主要原因是诊断较晚。徐主任介绍,临床实践表明,小肝癌(直径小于3厘米)与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有着“天壤之别”。中晚期肝癌通常伴有肝内外的转移,手术无法切除,“换肝”已成禁忌,介入栓塞治疗“力所不及”,药物治疗也难有显效。
但小肝癌的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除非位置特殊,治疗上多无太大困难,切除、栓塞、消融甚至换肝样样皆能奏效,如得到科学治疗,5年生存率当在90%以上,不少小肝癌患者可以长期存活。
精确定位 有效打击
徐主任介绍,肝癌微波热消融术是一种精确打击肿瘤,把微波刀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在肿瘤内迅速升温,当温度升到60度左右时,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
微波治疗大致有二种方式:一是利用B超或CT给肿瘤定位,然后将微波刀(电极针)直接从体外插入肿瘤内,产生高温、干燥作用,杀灭癌变的肝细胞。二是在外科手术中发现肝硬化严重或肿瘤已不能切除,转而做术中微波消融治疗。
治疗时把损伤降到最低
徐主任说,微波热消融最主要的优点是把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微波的电极针最大作用范围达直径5厘米的范围,对其余的肝组织影响不大。而对于严重肝硬化患者,尽量保存有功能的肝组织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小肝癌和多发(小于3个,最大直径小于3 cm)的肝癌,或者有严重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微波消融是比较适合的。对于直径5cm以上的较大体积肿瘤,可使用双针并用技术,微波双针叠加并不是两根针1+1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双针的两电磁热场叠加、两热场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形成明显大于等功率、等时间条件下单针两次凝固范围的球形凝固区域。双刀并用能一次形成较大的类球形毁损区域,与单刀多点凝固相比,提高了一次原位灭活率,消灭了单刀多点凝固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的盲区,简单快捷、更好的体现了治疗安全性。
由于技术的改进,目前采用冷循环微波消融范围内癌细胞可完全灭活,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基本上无痛苦、治疗后的副反应也较小,安全性高。在体外穿剌的患者术后观察2—3天就可以出院休息,几天之内就可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延伸阅读 哪些患者适合做微波消融?
徐主任介绍,对于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小于3厘米、或数目在3个以下肝脏肿瘤适合接受这一治疗。如果肝脏肿瘤超过5厘米且不适合的手术的患者,可先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再联合微波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大量的研究表明,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特别是与介入栓塞治疗联合应用时,完全可以和肝叶切除、肝移植等治疗手段相媲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无不昭示着肝癌治疗的这样一个重要趋势,如技术和设备条件许可,以微皮消融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可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方式。
本期专家:徐永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致力于肿瘤内科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近20年,在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擅长于肝癌、肺癌方面的微创治疗。
在肿瘤内科方面进行了许多临床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20余篇,承担了南京军区和医院的相关研究课题,曾获得多次军队医疗成果奖,其中以第一作者获三等1次,以主要参与者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各1次。
门诊时间:每周一、五上午
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