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在治疗躯体疾病时强调情志因素对躯体疾病的重要作用;在调节情志疾患时重视躯体整体生理功能变化对精神神经系统的影响;这种将人的心身相关性直接运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心身一体化、关注人的社会性生存状态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数千年擅长调整治疗精神神经疾患临床优势的理论基础所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注重把握躯体与脏腑整体关系,反对孤立片面地看待人的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观点;在临床上,可以从体系上避免那种心身分论、心身分治的局限性。
徐州市永恒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认为,焦虑症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中医学传统论述中郁病范畴。郁病病因常见于情志不遂,气郁抑脾,心气耗伤,血不养神等七情所伤以及大病久病耗伤心脾所致。图娅教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宋代官修大型方书《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平补镇心丹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心脾两虚型)。本方经千余年临床应用证实疗效显著、无毒性、无副作用。临床上在古方基础上将药物筛选定为9味,称之九味镇心颗粒,临床应用及药效学试验证明疗效确切。
徐州市永恒心理咨询中心专家把焦虑症分为实证、虚证。实为邪气实,虚为正气虚,提出实则却邪,虚则扶正的用药治疗原则。
徐州市永恒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说,西医上治疗焦虑症最常用的方是服用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服用甚至对某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几乎可以肯定,症状会重新出现。当病人通过服药来降低焦虑症状,他们就会把自己症状的好转归结为药物的作用,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改变。于是,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会变得焦虑。
此外,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理论出发,为焦虑症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