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达600种以上,其中有200余种具有致病作用。毒隐翅虫昼伏夜出,白天栖身于草木或石下,夜间飞行,有趋光性。当虫体落在人体皮肤表面被拍打或捻碎时,其体液及生殖器内的强酸性毒素沾染皮肤,2—4小时后便会引起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好发于夏秋季节,皮疹主要分布于面颈部及四肢等暴露部位。早期皮疹为条索状、带状或片状水肿性红斑,6—48小时后会出现丘疹、血疱疹,甚至脓疱,严重者皮损中央会发生坏死。当疱液因搔抓转移到其他正常皮肤时会出现新的损害。重者有剧痛,甚至会发生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一般1—2周皮疹会逐渐干枯、结痂、自愈,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

  预防隐翅皮炎:要注意环境卫生,经常清除杂草,定期喷洒杀虫剂;关好纱门纱窗,预防隐翅虫飞入居室内;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表面,不要直接拍打或用手捻碎虫体,可用嘴吹掉或软物拨落。

  一旦得了隐翅虫皮炎,可采用如下措施进行治疗: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轻者同时口服抗组胺药,重者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患处外涂锌氧油、皮炎平霜、南通蛇药片糊或新鲜马齿苋糊等也有一定效果。

  病情难以控制者,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来源:福建日报)

阅读下一篇
皮炎之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