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定期查眼睛

   一般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均常规要求作眼科检查,有些患者对此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得的是内分泌疾病要看眼科?糖尿病与眼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是发达国家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有些糖尿病的症状隐匿,患者往往以眼部病变为首发症状到眼科就诊。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亦越来越高。因此,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许多患者最早的眼部自觉症状多为屈光状态的改变,由于血糖增高致房水渗透压降低,房水渗入晶状体使其变凸,屈光度增加,病人可突然发生近视,或原有老视症状减轻。当血糖降低后晶状体恢复原状,患者恢复原来的屈光状态,又需配戴老花镜阅读。这种短期内屈光度的迅速变化,是糖尿病引起屈光度改变的特征。

  最为大家熟知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的损害,随后引起视网膜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是导致视力下降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及严重的一种眼部并发症,约63.4%的糖尿病患者并发此症,其失明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其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亦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况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单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者常引起玻璃体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致失明。治疗的目的是延缓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性向增殖性过渡,或阻止增殖性病变的进展,或处理增殖性病变的并发症,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是关键。多数糖尿病患者在视力正常时即已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遇到因体检查眼底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因此,对于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均应常规行眼底检查,并要求患者无特殊症状亦应至少每年复查一次眼底。怀疑或已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患者须作眼底荧光造影,以尽早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的进展。总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一个反映,眼部病变的程度代表了全身微血管病变的发展程度。因此,在糖尿病初发期如何控制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其意义不仅在于防止失明,对延长患者生命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使大面积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产生新生血管因子,除使视网膜形成大量新生血管外,还可
使虹膜上产生新生血管,即虹膜红变。继之因大量新生血管堵塞房角使房水外流受阻,患眼眼压升高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中的一类),而加快了患眼的失明,有些患者甚至在失明后,由于无法控制青光眼的眼压而被迫摘除患眼以减轻痛苦。

  近年来研究认为,由于血糖增加、晶状体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致其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葡萄糖被转化成山梨醇,山梨醇在晶体内堆积,使其渗透压增加,晶体吸收水分,形成纤维肿胀和变性,最后产生浑浊。糖尿病性白内障可分为两大类:一种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其症状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相似,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率较健康老年人高,且发病年龄也较早。另一种典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较少见,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其特点是发病迅速,发展快,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发展到全浑浊。此类白内障治疗与老年性白内障相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血糖得到控制时手术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眼球运动神经麻痹,从而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而致复视。较特殊的是糖尿病患者动眼神经麻痹时瞳孔常不受累,眼球运动一般可在1~2月或更长时间内恢复。有时糖尿病患者可伴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多见于青少年糖尿病。此外糖尿病还可引起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角膜知觉减退等并发症。因此,对各类糖尿病患者均应定期作眼科全面检查,一般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的检查,特殊项目包括眼底荧光造影及照相,以了解眼部并发症的程度,并适时对白内障、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血脂,对减轻眼部并发症亦有一定帮助。

 

编辑精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