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保健频道:近日,一则“白米饭导致血糖升高,应坚决抛弃”的帖子在朋友圈中,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作为主餐的米饭,很多人的餐桌上都会食用。而在高血压和血糖类型的患者群中,对于是不是吃米饭却成为他(她)们最为纠结的话题。我市多位营养学科的专家表示,人们对米饭的解读有些过度了。饮食结构不合理、多吃少动的生活习惯才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纠结:“要不要来一碗米饭”
至少在10年前,今年65岁的林先生不会想到,他后来会因为“吃不吃米饭”而纠结上一段时间。一直喜欢吃米饭,尤其浇上一些菜汤的林先生,最近好长时间没有再吃米饭了。原因是他的血糖再升高。
不久前,因为头晕,林先生在儿子陪同下前往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其血糖高出了正常值近2倍,而且血压也到了“临界点”,有高血压的倾向。
“当时,医生就交待了注意事项,其中明确米饭和馒头都不要吃了。”林先生的儿子说,医生当时详细向他介绍了为何吃米饭会对病人的血糖升高有影响。“医生说这里的米饭是经过加工精致的白米煮成的饭,因为这样的白大米纤维含量较少,更加容易消化吸收,所以餐后血糖上涨的速度才会加快。如果身体一直处在高血糖的状态,没有进行足够的运动来消耗,就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由于医生分析的很有道理,因此林先生当时就决定不再吃米饭了,但是他却忽略了医生提到的“没有进行足够的运动来消耗”。
在这段时间内,林先生主要吃杂粮类食物,按照他的理解,杂粮类食物会消化慢,不会那么快的被吸收。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连续吃了将近半个月的杂粮食物,再去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其血糖指标依然没有明显下降。
“米饭也没法吃,血糖不见下降,马上都快转成心理疾病了。”林先生这样“吐槽”自己的这段经历。
不过,在了解到林先生的情况后,从事营养学科研究的张永认为,林先生应该不喜欢锻炼,如果坚持锻炼,根据他的营养方法,不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饭后适当运动,即使吃白米饭,也不会直接影响到血糖。”
传言:“米饭经常性被黑”
事实上,米饭“被黑”也不是这一次,而是经常性“被黑”。甚至此前有一个火爆朋友圈的帖子直接将白米饭划为垃圾食品。
在这则帖子中,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即时升高指标)高达87,与油炸马铃薯条一样危险。而即使是小米、糙米、黑米的含糖量都同样不可忽视。100克地瓜含糖只有27克,100土豆含糖17克,但是每100克的谷类,含糖却都在76克左右。
也就是说,当糖尿病人一碗碗吃着白米饭时,就相当于吃着一碗碗的糖。这听起来是很恐怖的事情。
按照网帖的说法,如果吃多了米饭,日积月累,最终会得上糖尿病。而多余的糖,如果没有留在血液中造成糖尿病,就必定被转化成脂肪留在皮下组织或者血液中,引起肥胖或者因血管被脂肪阻塞引起的心脏病。
为此,网帖认为,白米饭几乎不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只有淀粉和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来衡量,白米饭是最符合垃圾食品定义的食物。并由此质疑白米饭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元凶”。
对这种说法,很多网友给出了不同声音。有网友就明确反驳,国人正因为长期以谷类为主食,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才远远低于以高蛋白肉类为主食的欧美。“网友陈老中医”反问,1980年对全国14省市进行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到现在已超过1亿人。这到底是大米饭吃多了,还是大鱼大肉吃多了?
释疑:米饭这次要“甩锅”
根据资料显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分析了吃白米饭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白米饭的平均消耗数量在西方和亚洲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中国人平均每天要吃四份白米饭,而西方国家的人平均一星期才消耗五份左右。研究结果表明,白米饭消耗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越高,研究人员估计每增加一份白米饭(假设每份158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10%。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吃白米饭一定会导致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病情的加重呢?结果并非如此。有专家就明确指出,日本人也喜欢吃米饭做成的饭团,为何研究显示日本人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我国。
“近年来,我国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最主要原因是多吃少动以及不良的饮食结构等生活方式造成的,和吃白米饭无直接关系。”我市营养学方面的专家商学兵先生表示,白米饭的升糖指数相对较高,但并不能就此得出每天吃白米饭就容易得糖尿病的结论。以米饭为主食的人只要吃得适量,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因此就会患上糖尿病。
相关资料表明,日本人虽然同样以白米饭为主食,但在其饮食结构中,海鲜、生鲜以及少油食品也占了相当比例,而这些都对抑制血糖升高有明显效果的。同样,日本人所吃的寿司饭团,是冷却后的米饭,此时米饭中的“抗性淀粉”增加,可以抵挡淀粉酶的攻击,不易迅速消化,餐后的血糖反应便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怎样吃饭才最健康
专家建议不妨放慢用餐节奏。首先,狼吞虎咽式的吃饭方式,容易导致体内积食,肠胃负担加重,减缓肠道蠕动速度。长此以往,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导致各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如果慢慢吃的话,能够让食物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而不至于停留在肠道中造成堵塞,减少肠胃伤害。
其次,吃饭慢能够有效减少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量饮食导致肠道疾病出现。人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进食,而这时恰好是食欲最旺盛的时期,为了防止饮食过量造成肠胃负担,慢慢吃饭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通常需要约15至20分钟的时间。
■新闻链接
大米并非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
近日,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在三亚举行,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10位院士同台论“稻”,解答“食米”误区。
误区1 挑选大米只看外形
人们买大米一般都是看外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说,从外观来说,有些大米会以次充好,把陈米抹上油进行抛光,这样的大米色泽暗。挑选时可用餐巾纸擦拭几次,若纸上干干净净基本就是好米。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达到国家优质三级标准以上的都是优质米,可放心购买。但市场上没有包装的散米,建议先少买品尝后再选购。
误区2
含蛋白质越高越好
陈温福说,大米不是蛋白质越高越好,我们从大米中摄取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蛋白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刘春明说,蛋白质含量8%-10%较合适,蛋白质含量越高,口感越差。
误区3
只吃口感好的大米
多数人在买米时,都把口感作为最重要标准。刘春明说,这是存在误区的。大米的品质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口感,粳米有弹性;籼米干一点硬一点。二是营养品质,糙米是最有营养的。“一周喝两次紫米、黑米粥的话,营养更平衡。”现煮现吃最好,尽量不要隔夜再加热食用。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