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无法回避,但可以改变

   

        近年,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生活悲剧时有发生,因抑郁而自杀伤他的现象也时常出现。今年早些时候,道里区安丰街有一女孩因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坠楼身亡;不久前,又有一位男子在终结了妻子的生命后跳下了高楼……据心理专家分析,这些人的行为都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征兆。 

    大都市里的职场孤独 

    据一份调查显示,在哈尔滨市的一些居民小区里,90%以上的业主并不知道自己邻居的姓名和其家庭成员的情况,共同生活在同一幢楼内,一扇门就是一道墙,堵死了人们的亲密关系,在这里很多人是“不和陌生人说话”的。由于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让如今的人们失去了更多宣泄的机会。而在职场,同事之间除了工作的交流之外,有关个人思想感情的交流也极为有限,绝对隐私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对哈尔滨市重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35%的教师心理不健康。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陈力教授告诉记者,教师的不健康心理有的表现为情绪异常,有的是人格缺陷,有的属于适应问题,严重的甚至有神经症性表现的强迫症。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师职业本身竞争的压力,教师对自己班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升学率的期望值,随着其他班级的变化而变化,别人班达到50%我的班就要达到60%。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建议,应在教师中定期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及时疏导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据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调查,在每年来协会问诊的2000多人中,公职人员约占总人数的30%,大多人都诉说自己太累,许多人产生了职业倦怠感。一位曾到该机构寻求心理帮助的公职人员曾说,在工作中大家表面上看都很和谐,但实际上都有各自的交往“圈子”。加入的“圈子”越多人际关系也就越融洽,反之,这个人在单位就显得格格不入。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一位心理咨询专家认为,受工作环境及过于重视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抑郁、工作倦怠、人际关系敏感、职业成就期待和人格冲突等心理问题已严重困扰着职场人士的心理健康。这不仅影响职场人士个人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其所承担的工作执行效率。如何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已非常有必要。 

    被忽视的老年人心理问题 

    在现代社会,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首要问题。对于此类心理疾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是预防各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现实是,老年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关注意识不强。 

    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冲沛介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心理。因丧偶、子女离家工作或自身疾病等,感觉生活失去意义,对未来丧失信心,对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黄昏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估过低;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他人的心理健康谁来关注 

    “夫妻有矛盾而争吵,在以前的熟人社会里,会有很多热心人来劝导,但如今,人们都会尽量避免介入别人的私生活。”哈医大四院心理门诊关春梅医生说,以前,周围邻居中总有很多热心的阿姨,会把吵架的夫妻双方拉开,居委会也会很主动地来教育小夫妻。而在单位里,也总会有很多“知心大姐”,主动介入,来找小夫妻谈心。但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社会和单位根本不会再主动干预职工的个人问题。 

    哈尔滨市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说,以前都是国有企业,企业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现在企业已不再承担这方面的社会责任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人们现在已习惯于变动工作,像以前一辈子都在一个企业工作的现象很少了,人际关系也不像以前长久稳定,很多职场人士在单位里都是独来独往,天马行空。所以大家往往不知道同事们的家事,加上人员的流行性大,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人们就更不会主动和别人讲自己的私事、倾吐自己心声,而如果真的到了单位发现某个员工心理有问题时,基本上都是爆发期了。 

    关春梅建议,以前大家对女性心理的关注较多,其实男性也很需要关心。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但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领导仍然可以多关心自己职工的生活和心理需要,加强群体当中的各种形式的交流。 

    关春梅说,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心理医生已极为普遍,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家专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现在为数不少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况,非常需要心理援助,让工作和生活达到一个平衡。 

    打开自我救助之路 

    从哈尔滨市现在心理救助现状来看,已有了青少年心理救助和外来民工心理求助机构,但对于大多数的人,往往还不能从外界获取心理援助,人们自我的心理释放能力也急切需要培养和加强。 

    哈尔滨市香坊区通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杜之清认为,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先为他人着想,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角色责任,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有谦让和退让精神,因为在家庭生活中,不是竞争关系,不要和谁来较劲,这样矛盾就会减少,心情也都会舒畅。 

    心理咨询师赵金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受害者的身份当中,那么她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本身的心理都是有问题的。“一个缺乏信任、自信和安全感的人,始终处于一种敏感、焦躁和猜疑当中,往往会用负面的方式去解释他人的行为。”赵金子建议人们,在家庭和工作生活中,都要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模式,学习正常的表达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黑龙江省高校心理学会会长金洪彰说,一些因心理疾病而做出极端行为的人,大多情商并不高,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感受其实并不是合理的,也不会疏导一些负面情绪对自我的影响和控制,无法通过和他人之间的沟通去化解矛盾。虽然有的人确实很优秀,但是对于自己的认可却是建立在包括职场、能力、收入等别人的评价基础之上,而缺乏自我认可。如果是拥有很高的自我价值,内心有种坚定的力量认可自我,就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 

    心理专家共同的意见是,压力无法回避,但可以改变。每个人在生活中均要面对各种压力,如何处理这些压力呢?重要的是,不能将超过自身负荷的压力放在肩上,什么事都要想得开,因为人做任何事都不是为了寻找压力,而是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