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手的洁净,不仅是个人的良好习惯

  不该骂正确洗手率

在一些门户网站的这条新闻之后,网民跟帖骂声一片。《洗手状况白皮书》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前不久上海气象台推出的“洗鼻指数”,在一片批评声中短短三天便“寿终正寝”。这个“正确洗手率”会不会和“洗鼻指数”一样短命呢?依笔者看来,且慢拍砖。

今年“全球洗手日”的活动主题是“人人洗手、大家健康、大家洗手、文明风尚”,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洗手健康、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人民自我保健能力。况且,与“洗鼻指数”的私密、不好操作、小众性相比,正确洗手在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握手、打电话、推门、乘车……手的活动涵盖了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手传播是多种传染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比如今年德国暴发的大肠杆菌疫情,造成数千人染病和数十人死亡。保持手的洁净,不仅是个人的良好卫生习惯,同时也是对他人健康的重视和保证。

然而为何这个“友情提示”会招来骂声呢?这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密不可分。从“地沟油”到“添加剂”、从染色馒头到勾兑骨汤,食品安全警报频频拉响,国人正笼罩“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的安全焦虑中。食品健康更重要,将食品送入口中的“手”之正确洗法相形之下就显得避重就轻和小题大做了。对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不力的失望导致一种心理惯性,于是往往会戴上“有色眼镜”,情绪性地挑剔、批判有关部门出台的一切条款,“扶老人指南”如是,“正确洗手率”亦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关部门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厘清思路,切实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一批利益问题,如此,“正确洗手率”方能得到锦上添花的赞誉,而不是目前“雪中送炭”匮乏的谴责与声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