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在新生儿中检出率为0.7%,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万左右,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美国2亿多人中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约有90万,以此推算,我国成人先心病可能有400万左右。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一般认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以子宫内病毒感染最为重要,其中又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突出。胎儿心血管的发生、演变和形成过程出现于妊娠的第2~3个月内,特别在妊娠后第5~9周为心血管发育、演变最活跃的时期。母体在此期内患有感染,有增加发生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危险。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口狭窄为多,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4倍。其他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放射线和妊娠早期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如锂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其次,早产早产儿患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与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后者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敏感有关。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者尤易患先心病。第三,遗传因素 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心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先心病的情况颇多见,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现已明确单基因缺陷所致的先心病可能比原来认为的要多。一些先心病类型可能是在不同位置基因突变所引起的。最后,其他因素如高龄(35岁以上)孕妇、近亲婚配、吸烟(包括被动吸烟)、酒后同房受孕、高原地区、未治疗和未控制的糖尿病孕妇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 主要是针对育龄夫妇采取措施,如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孕妇本人及其配偶,如嗜烟、酗酒等;孕前积极治疗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贫血等;积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预防感冒,应尽量避免使用已经证实有致畸胎作用的药物,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对高龄产妇、有先心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有严重疾病或缺陷者,应重点监测。

  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

  首先,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定期对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在内的儿童进行体检,尤其应注重心脏听诊,以期能早期发现心脏杂音。有条件的地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心脏超声普查。其次,对一些易患感冒、肺部感染、发育受限或已出现紫绀、心慌不适、轻度体育活动即气急、喜蹲踞位等表现者,重点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心导管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和转归

  一些复杂、重症、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死亡,或虽存活,但由于各种原因未接受手术治疗者,一部分在进入成人期之前死亡,一部分可进入成人期。儿童接受了成功的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者,大多可进入成人期,生活、学习和工作与正常人相比不受影响。成人先心病表现为自然存活和手术后存活两种形式。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主要有外科开胸心脏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外科开胸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仍在不断发展,使很多患儿及成人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但外科手术需开胸或(和)体外心肺转流,损伤大,费用昂贵,并会带来手术并发症和留下手术瘢痕,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随着实验、临床和介入材科的研究进展而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项技术。目前许多先心病变的介入治疗可替代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使一些先心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介入治疗方法主要特点和优势。

  我国学者国内外首先研制出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于2001年12月应用于临床,此后又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开发研制了零边偏心室间间隔缺损封堵器、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扩大了VSD介入治疗的适应症。目前VSD的治疗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