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科普: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体肝气随自然之气生发,可一旦生发不畅,郁而化火,就容易出现上火症状,便血就是肛肠科常见的表现之一。出现便血不必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正确认识和应对。
偶尔一次便血可观察
很多人发现便血就担心是直肠癌,其实偶尔一次便血,且颜色鲜红,大便次数和形状无变化,血点滴而下或喷射而出,大多不是直肠癌。这种偶尔便血常因劳累、熬夜、饮酒、生气等“上火”因素引起,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类似中医的“放血疗法”。出血后,局部充血减轻,压力降低。多数情况下,调整饮食作息,便血可自愈。若实在不放心,或难以排除直肠癌可能,可进行电子肠镜检查。

反复便血应及时就诊
门诊曾有一位身高一米八五,体重二百多斤的34岁壮汉,便血半年未重视,导致严重贫血,血红蛋白降至56g/L(正常是110-160g/L),来就诊时身体极度虚弱,站都站不稳,面色苍白。这位患者不知道慢性失血危害极大,尤其是无痛性的便血,时间久了会引发贫血,导致身体乏力、脾脏增大、心率加快,长期还可能造成心肌肥厚、心衰。出现反复便血,应先采用药物治疗,如外用痔疮栓、痔疮膏、口服止血的药物。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便血并非全因上火
曾接诊一位女性患者,反复便血,各处求医,服用多种清热止血药效果都不明显。这位患者面色白,舌头色白,舌苔也白,边有齿痕,问之怕冷,脉无力。经诊断,她并没有上火症状,考虑便血为脾阳不足、固摄无力所致。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黄土汤”,结合患者体质调整药方后,仅三剂药就止住了便血。所以,便血时不能盲目用清热止血药,应准确判断病因,辨证施治。
暗红便血需高度警惕
暗红色的便血必须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伴有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或减少,大便形状改变,家族里有肠癌病史,近期体重莫名下降等情况,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做电子肠镜检查。肠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电子肠镜是有效、便捷、经济的检查手段。
便血虽常见,但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我们要关注便血症状,正确判断,科学应对,必要时及时就医,守护好肛肠健康。
专家介绍

夏友光 副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 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徐州市中医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中医学会中医外科委员会委员。
擅长以中西医疗法治疗中医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对于重度环状混合痔、高位肛周脓肿、高位复杂性肛瘘等肛肠科复杂性疾病的治疗及手术方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014年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徐州科技局二等奖;分别参与和主持了2020年和2021年徐州市卫生健康委科技项目课题;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