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查血常规?医学检验科医生:解密血液报告单里藏着的健康密码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科普:血常规检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血象检查报告,宛如医生探索人体健康奥秘的重要窗口,通过剖析其中数据,我们能初步知晓身体的基本状况;通过20多项指标,医生能快速寻判感染、贫血、过敏甚至血液病的蛛丝马迹,堪称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今天,让我们一起透过报告单上密密麻麻的数值和上上下下的箭头,破解这份健康的密码。

  为什么要查血常规?

  如果把人体看作一座城市,血液就是穿梭其中的快递系统。它好比哪吒一样拥有保护身体健康的三件“法宝”:红细胞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天绫;白细胞是24小时巡逻的火尖枪,血小板则是随时待命的风火轮。而血常规检查就是给这个系统做全面体检,通过三大类指标的变化,能发现如下问题:

  —感冒时是病毒还是细菌作祟?

  —长期乏力是否因贫血导致?

  —出血不止是否血小板异常?

  —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如何?

  三大主角的“体检报告”

  主角一:红细胞家族(RBC相关)

  红细胞主要反应供氧状态,在这一大类里,主要看的就是血红蛋白(HGB)的数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色素”,正常男性130-175g/L,女性115-150g/L。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就说明我们机体处于一个贫血的状态,根据数值将贫血分为四个程度:

图片

  红细胞压积(HCT):反映血液浓稠度。孕妇常因血液稀释出现数值偏低,而长期吸烟者可能偏高。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这个指标结合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能区分贫血类型。比如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会“缩水”(MCV↓),而叶酸缺乏时红细胞会“膨胀”(MCV↑)。

  【注意】贫血只是一个症状,是不同疾病的表现之一,对于贫血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寻找贫血的病因。

  主角二:白细胞战队(WBC相关)

  白细胞(WBC相关)数值可分辨感染类型,正常值(3.50~9.50)×10⁹/L,这支免疫军团包含五类特种兵:

  中性粒细胞(40-75%):细菌感染时会“紧急扩军”,数值飙升;而放疗/化疗后减少,提示感染风险增高。

  淋巴细胞(20-50%):病毒来袭时比例升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能异常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0.4-8.0%):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暴动”,哮喘患者发作期常明显升高。

  单核细胞(3-10%):慢性炎症时会缓慢增加,某些淋巴瘤患者显著升高。

  嗜碱性粒细胞(0-1%):数值异常需警惕骨髓增殖性疾病。

  【注意】白细胞增高是人体对病原微生物侵犯的一种反应,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所以,患者在刚发热或感觉不适时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测,此时的检测结果可能并不准确,建议在24小时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查,确定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儿童出生后第7天至6岁期间淋巴细胞比例超正常范围属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们不用过于紧张。

  主角三:血小板(PLT)

  血小板主要负责止血凝血,正常值为(125-350)×10⁹/L。血小板的量过低,可能就会经常出现皮下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或是一个小伤口就会导致流血不止。

  血小板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DIC、白血病等。

  血小板增多: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其中,原发性增多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反应性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

  【注意】血小板500×10⁹/L未必是疾病,但若伴随手脚发麻、头痛,需警惕血栓风险。总之,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情况,且伴有身体感觉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找到原因,科学干预。

  看到报告单上的“↑↓”箭头,请牢记三个“不等于”

  异常≠疾病:如孕妇血红蛋白110g/L虽显示↓,实属生理性稀释;高原居民红细胞自然偏高等。

  正常≠健康:早期白血病可能血常规完全正常,症状+专科检查更重要。

  单项异常≠问题:血小板稍高伴血红蛋白正常,可能只是检查前没喝水导致的血液浓缩。

  这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1、血红蛋白男性<70g/L,女性<60g/L(危重贫血信号);

  2、白细胞>30×10⁹/L或<2.0×10⁹/L;

  3、血小板<30×10⁹/L伴皮肤瘀斑;

  4、出现三系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同时降低)。

  检验科医生提醒:解读血常规报告虽有规律可循,但仅靠这些指标不能确诊所有疾病。若发现指标异常,务必及时咨询医生,结合症状、病史及其他检查,明确病因,规范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报告异常且有相关症状,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科:如无明显局部症状,但白细胞显著升高,且伴有贫血、出血倾向等,建议就诊血液科。

  呼吸与危重症科:如伴有咳嗽、发烧、喉咙痛等呼吸道症状时,建议就诊呼吸与危重症科。

  消化内科:如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时,建议就诊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如伴有多汗、乏力、畏寒、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建议就诊内分泌科。

  肾内科、泌尿外科:如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建议就诊肾内科、泌尿外科。

  风湿免疫科:如伴有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皮肤红斑,口腔溃疡,脱发等症状,建议就诊风湿免疫科。

  肝胆胰中心:如伴有肝区疼痛、腹部肿块、脾大等症状时,建议就诊肝胆胰脾中心。

  ……

  总而言之,血常规报告异常时,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选择就诊科室,倘若对于应就诊的科室不太明确,也可到全科医学科就诊咨询。

       医生对您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后,为您提供专业的就诊建议,指引您后续的就医方向。(徐州市中心医院 李佳恒)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