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中毒、骨折、触电、烧烫伤……暑期当心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由于自我防护意识弱,再加上家长疏于照看,每年七、八月假期都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想要游泳却不慎溺水、误服药物导致中毒、玩耍过程中摔伤骨折……如此种种,足以令家长惊心且担心。

  如何科学防护才能避免孩子被意外所伤?发生意外后,第一时间怎么做可以有效降低急症损伤风险?在暑假正式开启之际,记者采访了多位医学专家,针对以上问题给出详尽解答。

  关键词:溺水

  防范比急救重要百倍 切忌私自下水

  游泳是夏季常见的消暑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意外多发生在正规游泳场馆之外。或是不知河水深浅,私自下河;或是在河边打闹,导致身体不适发生溺水事件。因此,对于溺水来说,防范比急救重要百倍。

  综合医生、老师、家长以及资深游泳者的意见,记者整理了几条游泳注意事项:

  1、不要私自下水,儿童不要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2、遵守泳池规章制度,切不可自以为水性好而违反泳池规定。

  3、不要空腹游泳,不要吃得太饱游泳。下水前必须做好热身运动并先适应水温,以免抽筋。下水后有任何意外马上求救。

  4、保证自己的活动区域在救生员的视线范围内,不要游到少有人去的深水区或容易被室内建筑遮挡的区域。

  5、水中一旦发生意外,个人很难自救,最好的方法就是结伴而行。

  6、孩子是溺水的高危人群,家长应与其保持十米内的距离,给孩子穿着的泳衣或泳帽以亮色系为主,便于辨认。

  7、溺水后不要挣扎,试着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借助水的浮力静静漂浮,四肢下垂。

  有关溺水的正确急救,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专家朱军指出,要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若溺水者处于清醒状态,有呼吸有脉搏,此时要做到: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若溺水者已经昏迷,但有呼吸有脉搏,救助者就该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当溺水者昏迷状态下无呼吸有脉搏,脉搏微弱濒临停止,呈现类似“假死”的状态,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如果溺水者昏迷状态,无呼吸无脉搏,要求救助者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关键词:急性中毒

  家中做好药物收置中毒患儿及时送医处理

  “医生,我家孩子不小心把我装在饮料瓶里的洗手液给喝了,该咋办啊?”“医生,孩子突然就昏迷了,好像吃了不少止泻药,没事吧?”记者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因为误服导致的急性中毒事件经常发生,建议家长学会正确的应对、护理方式,以便及时抢救孩子生命。

  在发现孩子中毒后,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或送往就近的医院,寻求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处理。经口摄入导致的中毒,如果嘴里还有残留物,家长要尽量把孩子嘴里的食物或毒物清除掉,但不要用暴力的方法催吐,因为容易造成孩子胃肠道功能的损伤。

  当然,很多孩子并不是立即就有中毒反应。若发生了呕吐或腹泻,在不明确毒物来源的情况下,家长应把呕吐物或大便收好,带到医院给医生检查化验以明确性质。若发现孩子误食药物,也要把药物封存好带给医生检查化验。

  记者了解到,儿童误服的药物种类涉及维生素D剂、退烧药、叶酸、黄体酮、降糖药、降压药、止泻药等十几种。重症监护病房姜朕主任称,药物中毒对儿童的损害不容小视,轻者引起肠胃不适,重则导致肝肾衰竭,呼吸骤停,因此建议家长买药时要详细咨询药物的副作用和危险,家中放置药物时,尽量将药箱放在孩子拿不到的位置以防孩子误服。

  除了口服药物要保管好外,一些日常用品也要妥善处置,包括电蚊香液、洗发剂、洗衣粉、洗面奶、洗衣液、洁厕灵、农药等。尤其不要把开封过的以上用品装在普通的玻璃瓶或饮料瓶中,以免孩子当成饮料吞入。过期和不用的药品和化学用品要及时扔掉。

  关键词:骨折

  孩子发生摔伤后应及时就医诊断

  由于担心看电影会迟到,14岁的男生小吴(化名)骑车时疯狂加速,谁知在过一个急转弯时,被惯性甩出,双手因扶着车把没来及撑地,右手肘直接戳在地上,痛得他半天爬不起来。送医发现,小吴右臂肱骨髁上骨折,需要立即进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出于对某跑酷游戏的热爱,13岁的男生小佳(化名)做了一件胆大妄为的事:从自家平房顶的一个屋角飞跃起来,“飞”向另一个屋角。谁知落脚时站立不稳,一头就向屋檐外冲去——这一下,导致其从3米高的平房顶直接摔落。送医检查发现,小佳双脚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光手术就耗时5个小时,体内的固定钢板要保留半年才能取出。

  不管是小吴还是小佳,都是切实发生在我市儿童医院的真实病例。骨科专家禚保彪说,根据以往临床经验,暑假期间是青少年骨折发生的高峰期,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手、小臂、脚踝和小腿等部位,家长应该提前引起注意。

  据了解,青少年骨折不同于成年人,因为损伤部位可能是软骨,这往往是比较难诊断的。尤其是青少年身体还没发育完全,而骨骺是人体生长发育很重要的一部分,骨骺骨折处理不好的话,对后期的骨头发育会形成畸形。专家建议,孩子一旦受伤,监护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医院进行正规诊断治疗。

  另外,青少年活泼好动,暑期孩子们经常骑车出去游玩。这时候,交通安全问题需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据交通安全法规定,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能在道路上骑自行车和三轮车,家长应引起注意。已满12周岁的孩子,家长应教导孩子,外出骑车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速度过快。

  关键词:触电、烧烫伤

  远离危险源是预防关键

  假期里,很多孩子都是独自在家,这就提醒家长要做好相关防范——因为包括触电、烧烫伤等在内的意外伤害大多是在家里发生的。

  首先,学生在看电视、玩电脑、开空调、听音乐等很多方面都要用到电,而多数孩子对于电的知识并不了解,也不了解电的危险性,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建议家长一定要教给孩子正确使用家电的知识,并排查家用电器的安全隐患。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触电,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尽快使其脱离电源。如果开关或插头就在附近,应立即拉断闸刀开关或拔去电源插头,无法切断电源时,可使用绝缘工具或干燥的木棒、木板等不导电物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对于严重的触电患者,先作心肺复苏抢救生命;触电导致的创面,最好用敷料包扎,若无敷料可用清洁床单、被单、衣服等包裹转送医院。

  另外,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厨房和阳台都是危险场所,燃气灶、热水壶、打火机等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孩子远离热水瓶和汤锅,远离火源。不要把热的食物或开水放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打火机不能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不使用天然气时,要关掉总开关。

  倘若孩子出现烧烫伤,急救处置要记住5个字:“冲、脱、泡、盖、送”。冲:要快速脱离热源,立即用冷水冲烧(烫)伤部位。脱:烫伤部位冷却后用剪刀沿烫伤部位周围剪开衣裤,轻轻脱去衣裤,不要发现烫伤就给脱衣服,以免把皮肤撕脱。泡:脱掉衣裤后,用冷水浸泡烫伤部位10-30分钟或冷水浸泡直到无痛感觉为止。盖:用清洁的纱布或清洁的床单遮盖创面,不要挑破伤处的水泡。不要在伤处乱涂药水或药膏等。送:简单处理后,轻柔地搬运病人,平稳地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治疗。如果大面积或重度烫伤,迅速脱离热源,用清洁的床单包好立即送医院。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