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肖其华:“DBS”手术可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通讯员 赵芃)第二届淮海帕金森病论坛 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成功举行,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中心:让患者更舒心。

  11月5日,由徐医附院举办的第二届淮海帕金森病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在我市举行,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徐医附院院长徐开林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陈生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邬剑军教授,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江苏省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刘卫国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江苏省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张克忠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江苏省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叶民教授,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基础学院生物教研室主任高殿帅教授,淮北市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主任、安徽省神经病学常委黄辉教授,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中心主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崔桂云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中心副主任肖其华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围绕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讨论、并发症干预、康复治疗等授课演讲,内容精彩纷呈,体现了基础与临床结合、广度与深度并重的特点,为参会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

  论坛由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中心主任崔桂云教授主持,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徐医附院院长徐开林教授致欢迎辞。徐开林教授代表徐州医科大学和徐医附院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及来自淮海经济区参加第二届届淮海帕金森病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的近400位专家同行表示欢迎和感谢,徐开林教授指出,徐医附院神经内科是江苏省首批临床重点学科,帕金森病中心汇聚了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多学科优势资源,诊疗水平在淮海经济区具有突出的技术及人才优势,他希望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中心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同道的密切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历练品牌,打造国内一流的帕金森病诊疗平台,力争让每一位帕金森病人生活得更舒心。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杀手” “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早期发现和干预”

  崔桂云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群 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近300万,约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并且中国每年新发病例近10万人,是仅次于脑卒中、老年性痴呆,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杀手’。”

  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中脑,这里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经元,它合成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症状,主要表现是动作迟缓,肢体不自主抖动,表情僵硬,身体前倾,行走前冲,小碎步等,由于缓慢起病,很容易被误诊为脑梗死或颈椎病、腰椎病,延误治疗时机。帕金森病虽然发现已经200年了,但公众对它的了解还相当欠缺,就诊率极低,绝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帕金森病还有外科治疗手段。

  由于帕金森病至今都无法得到较有效的治疗,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治疗,显得极为重要,崔主任告诉记者,市民应知晓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因为当患者出现手部震颤的情形时,其实为时已晚。她指出,帕金森病早期表现包括:嗅觉失灵、便秘、常做噩梦且做梦时说梦话、拳打脚踢、有时动作迟缓。此外,抑郁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不少老年患者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出门,常被家人误以为心情不好,结果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比如说,患者嗅觉功能急剧减退或出现夜间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早期的预警症状,有些患者,在病发5-10年前便可出现这一状况。如果感觉自己有这种体验,最好及早就医检查。”

  崔教授说,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中心有一套从基因到影像的评估体系,可通过基因筛查出易感人群,进而通过生物标志物和分子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那些可能处于临床前期的高危人群进行复筛,鉴别出帕金森病高危人群和超早期患者。”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启动干预,通过饮食、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干预等手段,延缓发病,甚至不发病。像太极、舞蹈等锻炼对预防帕金森病、延缓病程、减轻症状就有一定的作用。

  “DBS”手术可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 为中晚期帕金森患者带来新希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中心副主任肖其华教授表示,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初期选择药物治疗,但药物只能暂时减轻症状,无法阻止疾病本身的发展,绝大部分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药物疗效会逐步下降甚至无效,或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脑起搏器手术(DBS)给中晚期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肖教授说:“脑起搏器技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等运动障碍疾病的先进的手术方式和革命性手段,2014年获得了代表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代表了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最高的水平。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被普遍采用,技术十分成熟,然而在中国,由于DBS手术是一种多学科配合的高端手术,很多医院缺乏手术条件,造成许多患者不知道DBS手术的存在,外科脑起搏器手段干预疾病使用率不到0.01%。”

  徐医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祖洁介绍说,“脑起搏器手术是将一个针灸针大小的电极通过微创手术埋进患者的大脑内,刺激特定的‘穴位’,就可缓解帕金森患者手抖、身体僵硬、行动迟缓等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手术核心是靶点定位准确,就像打靶,打6环、8环有效,但10环最有效。因为是局麻,病人是清醒的,我们术中即开机刺激测试,病人手马上不抖了,说明位置准确;否则需要微调靶点位置以达到最佳疗效。”

  脑起搏器手术近年来蓬勃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该手术,肖教授介绍说,以下三类患者比较适合:

  1、原发性帕金森病,服用左旋多巴曾经有效;2、药物疗效已逐渐降低或出现副作用;3、疾病已开始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手术尽量早一点,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出现痴呆、幻觉、频繁跌倒等,手术的效果打折甚至不适合手术。”肖教授说。

  据了解,徐医附院是淮海经济区能独立开展脑起搏器术(DBS)的医院,2015年至今,已经开展近60例脑起搏器术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手术数量在省内数一数二,整体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开启“药物+机器+康复”新模式 集合学科优势,建设国内一流帕金森病诊疗平台

  论坛上,多位专家就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展开了探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江苏省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张克忠教授提到:“要正确认识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病程长,多数发病在60岁以后,也有40岁甚至20岁就发病的,无法根治,是一种慢性病;早发现早治疗,不同阶段症状不同,要注意合理用药,定期诊治;家庭、社会的关爱,有利于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据了解,徐医附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手术量、技术水平和床位数在江苏遥遥领先,2016年7月,徐医附院把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多学科优势融为一体,成立了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中心。“院内整合医疗资源,院外聘请国内和国际顶尖专家做顾问,实现了帕金森病早期诊断、药物精准个体化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前评估、术前3.0T磁共振立体定位、术中电生理评估、术后程控及药物的合理调整、康复及专科护理、家居照顾等多方面的全程规范化管理,开启‘药物+机器+康复’新治疗模式,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全程个体化治疗,打造国内一流的帕金森病诊疗平台,更好的为帕金森患者服务。”崔教授说。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