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月经是女性的老朋友,都想和它和平相处,可是它却时不时就闹点小脾气,不是过多就是过少,有时月经期还痛的厉害,如果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痛经逐渐加重,这个时候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子宫状况了。”近日,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周健告诉记者,作为女性常见病之一,子宫腺肌病常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经期腹痛是子宫腺肌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事实上,十几年前子宫腺肌病并不被人所熟知,而现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逐渐年轻化趋势。”周主任说,目前,子宫腺肌病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临床发现,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与腺肌病发病密切相关。周主任同时提醒女性,时刻关注自身经期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子宫腺肌病:妇科医学界的“不死的癌症”
据周主任介绍,子宫腺肌病以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后来发现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现在将其单独列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继而形成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15%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通俗地讲,就是子宫的肌肉和内膜发生了毛病。子宫由三层组织组成,里面是子宫内膜,中间是肌肉,外面是一层和腹、膜一样的浆膜。正常情况,子宫内膜应在肌层内侧,它们之间有界限。假如子宫内膜和表浅的肌肉层受到损伤,如分娩、多次人工流产和刮宫等,子宫内膜将乘虚而入。它们在子宫肌肉里生长发育,并刺激周围的肌细胞增生,就形成了子宫腺肌病。在肌肉里的子宫内膜可以和正常的子宫内膜一样,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充血、水肿甚至出血,会引起强烈子宫收缩而出现剧烈下腹痛。有时,子宫腺肌病只出现在子宫某一个部位,使局部子宫肌细胞明显增生形成肿块,这时称为子宫腺肌瘤。”
周主任说,子宫腺肌病对于医学来说是一种妇科顽疾。对于每个腺肌症患者来说,每次来月经,都是生命里无法承受的痛,犹如万箭穿心。因为发病时像癌症一样剧痛,又像癌症般顽固难治,所以子宫腺肌病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流行病学统计发现,不同于以往40岁女性多发,现今30多岁女性人群患子宫腺肌病人数日益增多。“以前子宫腺肌病发生在生育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多,现在由于晚婚晚育,没有生育的女性发生这个疾病的数量也在增加。子宫腺肌病呈逐渐年轻化趋势,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有关。”
据介绍,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统计显示,有35%的患者无典型症状,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月经过多发生率为40%-50%,表现为连续数个月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一般大于80ml,并影响女性身体、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月经过多主要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肌层纤维增生使子宫肌层收缩不良、子宫内膜增生因素有关。另外,异位内膜在子宫肌层多呈弥漫性生长,累及后壁居多,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前后径增大明显,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 2周妊娠子宫大小。”
诊断子宫腺肌病最终要靠病理学检查
周主任告诉记者,子宫腺肌病患者常合并不孕,故多年不孕会导致腺肌病加重。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可依据典型的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史、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隆起、质硬且有压痛而作出初步临床诊断。“生育期妇女,继发性、逐渐加重的痛经,应考虑有子宫腺肌病。如伴有月经过多、经期过长、子宫增大,更应考虑子宫腺肌病。”周主任说,B超检查最好在月经期或月经刚干净时,典型者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尤其是前后径线增大,子宫呈现成类球形,肌肉间有许多散在小囊腔反射:子宫碘油造影可见在一处或数处进入肌壁,形成憩室状影,但其阳性率只有20%左右,应与子宫肌瘤鉴别:部分患者可做盆腔磁共振(MRI)检查。作为影像学检查来说,磁共振较超声更有优越性,临床上以结合带厚度超过12mm作为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标准,因为磁共振检查价格较高,一般首先选择超声检查i子宫腺肌病的最终诊断还靠子宫的病理
组织学检查。可以在宫腹腔镜下取活检,但是目前临床多数是根据手术标本行病理诊断:血清CA125检查是一种血液检查指标,正常值在35以下,腺肌病的部分患者该值轻度升高,通常在300以下。这个可以做诊断随访的参考指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都可以引起子宫增大,但是腺肌病一般痛经症状明显,大多数的子宫肌瘤没有痛经的症状。子宫腺肌病就像沙子洒在豆腐里面,子宫肌肉内的病灶是弥漫性的,而子宫肌瘤就是像豆腐里面洒了石头,子宫肌肉内的病灶要集中一些,边界也比较清晰。”
治疗上目前尚无根治性的有效药物
“子宫腺肌病目前无根治性的有效药物,应视患者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周主任告诉记者,在治疗上,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种手段。“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达那唑、孕三烯酮或GnRH-a治疗,均可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症状可复现,在GnRH-a治疗时应注意患者骨丢失的风险,可以给予反添加治疗和钙剂补充。年轻或希望生育的子宫腺肌瘤患者,可试行病灶挖除术,但术后有复发风险:对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行全子宫切除术。是否保留卵巢,取决于卵巢有无病变和患者年龄。”
周主任特别强调,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对来说,手术是最好的方法。子宫切除后没有病灶滋生的地方,就不存在复发的可能,痛经、月经量多等临床症状全部可以控制,只是有部分人有一个错误的理解,就是没有生育要求,有痛经,还不愿意切子宫。她们认为,子宫切了以后,作为女性就不完整了,没了子宫,女人马上就会变老。“我经常在做手术术前谈话时,得到这样的回应。实际上,子宫切除后,人是不会突然变老的,因为女性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只要双侧卵巢功能好,就是切了子宫,也不会迅速衰老。换句话说,那些年龄大的女性,不切子宫也一样绝经,这也能证明,子宫不是产生女性激素的器官,所以衰老是因为不排卵,卵巢发出的激素水平降低了,所以子宫也萎缩了,内膜也不长了,也不再有周期性的剥脱,也见不着月经来潮了。因此,年龄大的腺肌病患者,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我认为从安全性上来说,还是选择子宫切除比较好。”
得了子宫腺肌病不能怀孕?
有报道显示,近年来,随着多次人流、刮宫患者的增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超过30岁仍未生育的女性患子宫腺肌病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一旦得了子宫腺肌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会不会影响生育能力导致不孕?对此,周主任表示,一般普遍认为严重的子宫腺肌病,尤其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容易导致部孕。这类患者通常子宫肥厚又容易有盆腔粘连等,不利于排卵及胚胎着床,自然怀孕率就不高。但是,如果是轻微子宫腺肌病患者仍是有机会怀孕的。此外,如果是得了局限性的腺肌瘤,可以手术切除病变保住子宫,未来仍有机会可怀孕。
“我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例,患者当时32岁,月经不调,反复出血,多年不孕,且查出子宫后壁明显增厚,我们诊断她不仅患子宫腺肌病,还有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就是癌前病变,处理起来很棘手。于是,我们先使用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治疗一段时间后,内膜逆转了。后来又行手术把腺肌瘤挖掉了。手术第二年这位患者跑来跟我说她怀孕了,还是自然受孕,这让我很是诧异。因为在治疗时,对她怀孕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因为腺肌瘤手术后一年内怀孕怕子宫破裂,还一直让她避孕,而患者本
身因为经历这么多磨难,也没有太高的期望,可能是精神上一放松,在停止治疗后,她反而成功受孕了。现在她的儿子已上小学,一切都很好。”周主任说,这件事给她的触动很大,“一个小小的子宫,对于每一位女性、每一个家庭而言,绝不仅仅是一个器官,也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当时这位患者没有孩子又很年轻,所以即便在她患有一系列症状时,我们仍然没有贸然切除她的子宫,这是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感到欣慰的一个决定。”
采访最后,周主任说,现在要求妇女一年做一次妇科筛查,就是为了提前预防各种妇科疾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如果妇科B超检查提示子宫肥大、肌层不均匀、后壁增厚、子宫质地比较硬、球型比较饱满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月经史,找妇科医生做评估。“子宫腺肌病一般长得非常缓慢,如果生过孩子,平时没有出血或痛经症状,不影响生活,也不是非要治疗或做手术切除子宫,因为用任何药物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子宫切除。但是如果伴随月经量多、严重痛经就需要治疗了。”
那么,平时如何预防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呢?对此,周健主任提出两点建议
1、注意经期卫生,经期禁止性生活以及剧烈运动:避免意外怀孕。“人工流产可损伤子宫内膜,继而引发子宫腺肌病。”
2、月经期应注意保暖,调整自己情绪,饮食应富含足够的营养,避免摄入刺激性或寒凉食物:维持正常作息,尽量不熬夜,养成早睡的习惯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周主任提醒,女性平时须时刻关注经期动向。 旦出现异常,即周期异常(正常周期为25至35天):经期异常(正常为3至7天);出血严重须及时前往医院检查。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