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对于等候在重症监护室外的家人来说,“脱离危险”四个字,或许是世间最动听的语言。
对医生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更何况,是一个几乎已被判了“死刑”的年轻人。
当一切传统治疗手段都已无能为力,当他的心脏和肺部均已停止工作,当他陷入昏迷也许永远无法醒来……当他向死而生,十天后奇迹般从ICU“走出”,生命的价值,几乎以可以观感的形式沉甸甸而又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十天,他经历了什么?
“他还太年轻,我们定会竭尽全力”
事情来得太突然。
10月2日傍晚时分,赵母接到儿子赵林手机的来电,一个陌生人告诉她:你儿子快不行了!
等到赵母匆匆赶到当地一家医院,儿子已经气息微弱,前襟满是呕吐物,指着胸口大口喘气:“疼……疼……”
他的朋友站在一旁,神色慌乱:“我们中午喝了点酒,然后下午做了会儿足疗,就睡了一觉。谁知道他突然喊心口疼,开始呕吐……”
CT结果很快出来了。急性心肌梗死。当地医院进行保守治疗,但吃药显然无效,赵林渐渐进入休克状态。
3日凌晨,医生通知赵母,必须立即转院。赵林已经完全昏迷,心肌梗死和重症肺炎随时都会要了他的命。
10月3日上午10点,呼啸的救护车将赵林送到徐州市中心医院,没有一分一毫停顿,担架经由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直达导管室,心内科医生早已守候在那里。正是因为拥有苏北首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胸痛中心,市中心医院成为赵林最近也是最后的一根稻草,因为他已经错过了心梗急救的黄金时间,往外地送,无异于对生命的“放逐”。
“对心梗病人来说,每一分钟都是命!”主治医师王临光迅速造影,但结果让他心情沉重:赵林的前降支起始段完全闭塞。
这也就意味着,赵林身上最重要的一根血管被堵住了。若无法及时抢救,他的心脏很快会变成一潭死水。
这正是医生们最担心的情况。
20分钟后,在抽出多个大块血栓后,赵林前降支的血流恢复了正常。但由于缺血时间过长,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后的赵林,在服用了高强度的升压药和强心药的情况下,心肺功能仍在急剧下降。也就是说,他的心脏和肺部已经无力支撑生命的延续。
这个33岁的年轻人,生命之源,渐至枯竭。
2个小时后,陷入昏迷的赵林被推入ICU。
多科室主任会诊的结果是,ECMO(叶克膜)或许是救活他唯一的希望。
“他还太年轻,我们定会竭尽全力。”麻醉科医生王立伟面色沉重,按下了机器的启动键。
生命,就是一场赌博
整整十天。
昏迷的赵林和门外的赵母,并不知道监护室中发生了什么。
他们无法看到,由心内科、麻醉科、呼吸科、消化科、心外科等多个科室组成的医疗团队如何通宵达旦地探讨治疗方案,科主任们24小时待命,严密监控着药物用量和赵林身体的每一个细小指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抗凝药用量、水温、系统流量、血液各成分、每个肢体的血氧饱和度……
他们也不会知道,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每一次生命体征或细小指标的变化、应对、调整,都让整个医疗团队为之拼尽全力。“每一次调整,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作为后盾才能做出精准的判断。这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我们医院多年来急危重症救治经验的一次集中体现。”王立伟说。
令人欣喜的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血压在升高,80/50,85/55,90/60……直至稳定在100/70;心率在复苏,从110次/分慢慢变为100次/分,95次/分……直至90次/分……
经历了连续五天五夜的高强度监护和紧张的等待,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幸运之神眷顾了这个年轻人。
第六天。当王临光告诉赵母,赵林的心肺功能正在复苏,已经脱离危险时,赵母喜极而泣。
生死未卜的十天,是这对母子一生中最漫长的日子。
10月13日。ICU的大门向赵母缓缓开启:门的后面,是她“失”而复得的儿子,“死”而复生的亲人。
万语千言,化为母亲眼角一滴幸福的泪。
生命,本就是一场赌博。
但我们首先要有下赌的砝码。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尤其是重症心肺功能疾病患者来说,能够第一时间在本地接受ECMO(叶克膜)治疗,无疑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从苏北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到淮海经济区首台ECMO的引进,市中心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已遥遥走在苏北前列,形成了一条完整高效的无缝对接救治系统。
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许多无望,重获希望。
何其幸运。
在“活下来”之前,他必须先“死去”
对于赵母来说,ECMO(叶克膜)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词。她知道心肌梗死可以做球囊扩张、可以植入支架,但她同时被告知,这些传统治疗方式已经对她的儿子无效。
若是在一年前,赵林或许已经被判了“死刑”。
幸运的是,就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市中心医院首次运用ECMO技术将一位突发心梗濒临死亡的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此后的一年时间里,ECMO连创四次“奇迹”,将三位重症心功能衰竭患者和一位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成功抢救了回来。
这一次,“奇迹”会落在赵林身上吗?
谁也不敢保证。
10月3日中午12点。ICU厚重的大门在赵母面前缓缓关闭。在关上门的那一刻,赵母隐约看到儿子身旁立着一台一人高的机器,上面错综复杂的管子一根根连到儿子身上,一群医生围住昏迷的赵林。
在“活下来”之前,他必须先“死去”。
让患者的心脏或肺部暂停工作,将人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或全部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以此让器官得到宝贵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这就是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工作原理。
因此,从这一天开始,赵林的心肺功能“停止”了。尽管此前ECMO已经成功抢救多位患者,但要让心脏和肺部同时停止工作,赵林是第一例。即便在ECMO已经成熟开展多年的北京、上海,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医生们也捏了一把汗。
“使用叶克膜,你儿子有30%的生还机会。但如果不用,那就一丝机会也没有了。”ICU门外的赵母,脑海中反反复复回响的只有医生这一句话。她没日没夜地望着那扇门,如泥塑一般。等待,烈焰灼心。
她知道,当这扇门再次向她开启时,一切将成定局:生,或者死。
能让人“死”而复生的 ECMO(叶克膜)到底是什么?
叶克膜,不是一个叫叶克的人发明的蔬菜大棚薄膜,也和树叶扯不上任何关系。叶克膜其实是ECMO的音译,它的全名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也就是体外膜肺氧合。目前在国内,ECMO的应用还不算广泛。
叶克膜的工作原理很简单,把静脉血引出体外,让血液结合氧气之后,再泵回动脉来完成工作。但是ECMO一般不需要像心脏手术中使用的体外循环那样进行开胸手术并在主动脉上插管。使用ECMO的患者,通常都会在大腿根部最粗的股静脉内置入导管,把静脉血引出,通过硅橡胶膜的氧合以及加温等工序之后再泵回到另外一侧的股动脉当中。由于不用把胸腔打开,ECMO可以持续使用的时间也大大延长。理论上讲,只要患者不出现感染、出血或者管路堵塞,就可以在严密地监控下持续使用。
那么ECMO适合什么样的病人呢?可以说,它对心肺功能出现问题的危急重症患者大多都适用。儿童急性心衰?没问题。ECMO会辅助心脏完成心脏的大部分工作,大大减轻心脏负荷,提供复苏的机会。心跳呼吸骤停?没问题。ECMO会在辅助心脏的同时,保证身体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的供氧,减少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出现脑缺氧损伤甚至脑死亡的风险。急性肺损伤?没问题。ECMO可以完成肺脏的工作,在体外让血液获得氧气。心脏手术之后脱离体外循环困难?也没问题。ECMO可以提供相应的辅助,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徐州市中心医院是苏北地区目前唯一能够开展ECMO技术的医疗机构,并从去年9月至今成功运用ECMO挽救了五位重症患者的生命。
相关新闻
心梗救治日 记住两个“120”
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心梗急救的两个“120”,我们每个人都应牢记在心: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专家介绍,急性心梗后,留给抢救的时间其实很短。心梗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如果不及时恢复,心肌坏死的面积就会一点一点变大,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放支架等方式的再灌注治疗,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一般来说,在心梗发生后尽快接受再灌注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
专家强调,心梗急救要闯三道关:第一道关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一旦发病就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第二道关,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第三道关则是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发病120分钟内让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