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妈妈与儿子的生命之约——历经七次手术依然为爱坚守

4日,徐医附院病房大楼,经历过7次大手术的李欣琪躺在病床上,不时痛苦地呻吟。

  儿子是李欣琪最好的“镇痛剂”。

  这些暗红色、乳白色的液体维持着李欣琪的生命。

  病房里,为了女儿的手术费一筹莫展的家人。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母爱是伟大的,当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时往往是处于一个痛苦的抉择之中。一个年轻的母亲,在怀孕快6个月时得知自己患结肠癌晚期,为了让孩子顺利生下来,她宁愿不用药物控制、推迟手术。孩子出生后,她经历数次大手术、经历不断的放化疗,所有的痛苦都只为延长生命能多陪孩子一刻,这位80后母亲叫李欣琪。

  从110斤降到60斤的妈妈

  4日,徐医附院病房大楼10楼的一个房间,窗外夜色渐起,不远处淮海路上的车喇叭声从窗户中传进来,一同进来的还有室外闷热的空气。隔壁两张病床上的病人吃过晚饭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出门散步,对面加床的病人当天下午刚刚出院。躺在最里面一张病床上的李欣琪,已记不清她这个病房里来来回回换了多少个病友,唯独她从今年6月1日第15次入住徐医附院后就没有出院。

  李欣琪斜躺在床上,病号服掀开,露出用大块纱布包裹的腹部,在右侧腹部处有一个被染成黄色的纱布袋,几个管子从下面伸出来,有的伸向床下,有的伸向床头挂着的两大袋暗红色、乳白色的液体。在白色的床头灯下,李欣琪的身体陷在褥子里,几乎看不出身体的轮廓,两条裸露的胳膊细细的,脸颊消瘦,因为腹部刀口的疼痛时不时眉头皱成一团,发出痛苦的呻吟。

  在她的腹部有一个十几厘米长、褐色的刀疤,一端是一个拇指粗细的洞,管子从这里进出。这种刀口让第一次看到的人心里骇然,而李欣琪早已习惯,在医生换药时,她对着这处伤口拍了照片。看着瘦骨嶙峋的自己,她早已没有了当初的伤心。现在的李欣琪从去年的110多斤,降到了60斤左右,几乎减了一半。

  李欣琪整整56天没有吃过任何东西,只靠营养注射维持生命。她6月份开始的这次住院就是因为营养不良,进行结肠造瘘而住院手术的。

  1986年出生的李欣琪从来没有想过她的母亲生活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马上过两岁生日的儿子也尚不明白为何妈妈总不在身边,每天疼痛得几乎睡不着觉的她,解痛方式就是看手机,里面有可爱的儿子的照片。

  为保住孩子推迟手术的妈妈

  李欣琪是安徽濉溪县韩村镇人,她和任何普通的年轻人一样,到了年龄便结婚生子。不过命运却在她怀孕时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每次说起女儿的经历,52岁的祝云总是叹气,感慨女儿太苦又太伟大。在2013年初,李欣琪发觉自己怀孕了,祝云说当时她还在上海给打工的儿子儿媳看孩子。她在5月份接到女儿的电话,说肚子胀,解不下大便,从上海回来后她带女儿去县医院检查,也没有查出来什么,以为是妊娠反应。后来又去淮北医院,医生说没事给开了点药。“我问医生,闺女怀孕了,能吃药吗?医生说能吃,不能吃就不给开了。”不过不放心的祝云回家后并没有让女儿吃那些她记不住名字的药。

  在2013年5月下旬,女儿的情况更严重了,于是再次去濉溪医院,对方不敢接收,让去淮北医院。而淮北医院接收后也只是给打水,祝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5月31日凌晨3点,打了几小时水后,李欣琪的情况还是不见好转,她于是找人开车赶紧将女儿送到了徐医附院。

  一开始医生给李欣琪灌肠,希望能帮她排便,但没有效果。医生检查后建议李欣琪把孩子拿掉,进行手术,因为她患的结肠癌已到晚期,情况非常危险。“她给我说‘妈妈我不想拿掉’,医生说‘你的命都不一定能保住,还能保得住孩子?’她还是坚持保孩子。”

  祝云说,那次手术进行了六七个小时,后来听医生说是因为结肠患癌导致严重的肠梗阻,术中清理出10多斤粪便。而且由于孩子压着直肠,手术中大出血无法割除直肠。同时还发现李欣琪患急性阑尾炎。

  这是李欣琪第一次在徐医附院住院手术,在医院住了50多天,就回家了。“孩子越大越撑刀口,都是她自己换纱布。”祝云说,回家主要是为了省医疗费,因为在徐州住院只能报销40%。

  看到儿子平安降生的妈妈

  2014年8月12日,李欣琪再次到徐医附院,这次是为了剖腹产,“她的病不能再挨了,虽然小孙子才8个多月,才4斤3两。”在这次手术中,李欣琪又是大出血,整个手术进行了10多个小时。医生说,李欣琪当时盆腔充血明显,出血剧烈,增大的子宫压迫直肠,肿瘤无法暴露,再次放弃切除。徐医附院胃外科病治疗中心主任朱孝成说,当时他想着一并将直肠割掉,但病人当时正处于怀孕末期,母体对胎儿的血液供应相当丰富,也导致肿瘤附近的血管扩张像蚯蚓一样粗,根本不敢碰。

  祝云回忆,当时给女儿输血浆无数,家里的亲戚都来献血。

  这次剖腹产手术后,李欣琪虽然母子平安回了家,但是她体内的肿瘤依然埋伏着,不过已经可以进行放疗了。

  到了2014年11月份,李欣琪第三次来到徐医附院,这次终于开始了直肠割除手术,这又是一次维持10多个小时的大手术。

  在母亲介绍这些过程时,李欣琪在病床上不时地纠正时间。在2014年这一年,李欣琪主要是在化疗,有时候是她一个人来徐医附院,“她一个人举着针换水。”祝云介绍,由于女婿一直在外面挣钱,亲家在家照顾孩子,身体也不好,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她来陪女儿,丈夫经常来回筹措医疗费,家里的庄稼也委托给亲戚照看。

  实际上从徐医附院出院后,李欣琪也很少有机会回家看看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县城医院打水。今年2月1日,李欣琪再次因为肠粘连回到徐医附院。祝云称,医生说是因为放疗引起的。“9天进行了2次大手术。”祝云说,在2月3日的肠粘连剥离手术后,又进行了小肠造瘘手术,因为当时腹腔里都是大便。

  那个春节,他们一家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直到3月2日出院。

  出院后的李欣琪还要一直进行体外营养注射,但是在家里的医院配药不稳定,经常出现低铝、高钾、缺钙等微量元素不均情况,“也疯过、抽过、也昏过。”祝云记得清清楚楚。

  母爱创造了医学奇迹的妈妈

  今年6月1日,李欣琪因为营养跟不上,再次来到徐医附院住院,需要结肠造瘘,此时李欣琪的大肠只剩下80厘米。7月3日造瘘失败进行了第七次大手术。这七次手术期间,收到了十几次病危通知书。“第六次手术后就没钱了,先结的账之后返了3万多块钱,才做的第七次手术。现在一天要花一两千元医药费。”

  祝云说,第七次手术时,为了省钱,没有给女儿用几百元一个的镇痛泵,当别的病友因为小手术还使用镇痛泵时,祝云总觉得对不起女儿。为了给女儿筹措医疗费,祝云和丈夫几乎白了头发,“跟人借一次两次,第三次人家就不敢借了,怕你还不起。”就在前段时间麦收时,祝云家里收的麦子直接在地里就卖给了别人,1万块钱没转手就带到了医院里。

  6月1日住院后,祝云都没有回过家,一直是丈夫奔波着回家借钱,“前几天告诉我没钱就回家不看了,回家就是等死啊!我四夜没睡着,嘴里都是泡。”女儿不能吃饭,祝云也一直在吃上俭省,“上次他回家,我一块钱买两个馒头吃一天。”祝云声音有些哽咽,“现在都花了一百多万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在徐州人生地不熟,可难了,可难了!”祝云转过身,用手背擦了下脸。

  窗外已经全黑了,祝云的丈夫蹲在床边翻看女儿的病例,李欣琪躺在床上沉默不语,旁边两个病床空了,病房里一片死寂。

  “为什么当初非要留下孩子,宁愿拖延病情?”“我怕失去这个,就再也没有机会做母亲了。”李欣琪声音平淡,但充满坚定。

  唯一让一家人看到希望的是,李欣琪的癌症指标一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只要生命还在,那么多的伤痛都还值得,在很多病友看来,正是李欣琪的坚强和乐观才有了这样转好的结果,才能等到和儿子的长久相伴。

  而院方表示,像李欣琪这样为了孩子数次中断癌症治疗,母子平安的案例,目前他们了解的医学记录上仅有两例,正是李欣琪的母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