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口腔频道: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将于2018年4月15日-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今年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抗癌路上,你我同行”。为此,徐州口腔医院专家发布相关科普信息。
无创检测新技术在口腔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孙鹏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领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最常见肿瘤中排第六位。口腔鳞状细胞癌囊括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口腔恶性肿瘤。我国属于OSCC的高发国家,随着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几年虽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手术和放化疗等治疗技术有很大的改善,但口腔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因此癌症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使口腔癌得到更有效的治疗。诊断时肿瘤的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I期肿瘤的5年生存率为75%,而III期和IV期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仅为49%和30%。然而一些口腔癌的早期表现较不明显,传统临床检查方法往往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近年来,提出了一些无创辅助检测技术,在临床上联合应用这些新的检测技术,如脱落细胞学检查、甲苯胺蓝染色及自体荧光检查技术,可以提高传统临床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而使临床初步诊断的准确度得以提升,最终可促进口腔癌的早期发现,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
口腔癌的早期预防及自我诊断——王璇
在口腔颌面外科接诊的患者中,较常见的是拔牙、口腔肿物,口腔外伤等情况,口腔癌并不高发,但一旦患有口腔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打击较大。因此,做好口腔癌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广义的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舌癌、牙龈癌、腭癌、颌骨中央性癌、口底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引发癌的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这些因素与免疫、遗传和代谢等内在因素共同作用,使正常细胞恶变而发生癌变,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基因长期作用的结果。
其中,烟酒是口腔癌的明确致病因素。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烟头接触唇部区域容易发生唇癌。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的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
慢性刺激和损伤也是一大诱因,在口腔中有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牙嵴和不良修复体者,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尤其常见于舌癌和颊癌。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口腔癌致病的其他危险因素:1、病毒因素:鳞癌与人乳头状瘤(HPV)病毒有关等。2、内在因素:包括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免疫状态、内分泌因素和神经精神因素。3、营养因素:诸如维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铁、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口腔癌主要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上皮癌变。口腔癌是一类慢性的病理过程,在其进入典型的或明显的癌症病变之前,需经历很长时间的癌前病变过程。所以预防口腔癌非常重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其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两点:
1、减少致病因素:首先是要求公众不吸烟,已吸烟者一定要戒烟,戒不掉者应尽可能地减少吸烟量。不饮酒或少饮酒,减少酒中的酒精浓度等。注意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不吃过烫和刺激性强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拔除残根、残冠,及时磨改锐利的牙尖或假牙的锐利边缘,避免不良刺激。
2、提高自己对癌前病变的认识能力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预防癌变的发生。通过自我检查,发现有下列异常情况者应立即就医:口腔颌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颗粒状,菜花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口腔内溃疡两周以上未愈合;口腔粘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口腔反复出血,原因不明;口腔颌面部、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等;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
另外,对于口腔癌的高发人群,除了需要了解口腔癌发病的相关因素、认识口腔癌的危险性,还应该保证营养,保持口腔卫生。讲究营养的均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当患者发现癌前病损或癌前病变时,需要积极处理和治疗。不应讳疾忌医,应及早就医,力争做到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