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天使风采:37年来,她钻研业务,勇攀医学高峰,白内障、青光眼、超声乳化、准分子激光,玻切、甚至角膜移植,她样样在行,被同事称为“全能手”;
37年来,她兢兢业业、秉承“医者仁心”,为众多眼疾患者解除病痛,让他们重见光明。她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信任;
她将眼部手术比喻成“眼球上的微雕”,来不得半点含糊,完美是手术成功的唯一标准……
她就是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白内障学科领头人杨建华主任、副教授。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她笑称:“其实,我也喜欢跳舞、户外运动,但体力消耗太大会影响手术,所以只能看看过过眼瘾,等真正退休了,才能找到另外一个自己。”
“快乐的工作,就是一种报酬”
1月4日下午3点,记者如约来到徐州复兴眼科医院,但杨建华主任的办公室内却空无一人。
大约20分钟后,记者见到了杨建华主任匆忙的身影,她向记者报以歉意,同时拿起电话,安排明天去新沂坐诊、手术的事。交待完毕后,她这才松了一口气。
要不是她说自己今年已经61岁,记者很难在她身上看出真实的年龄。杨主任身上透着年轻人才有的“利索与千练”。
细细聊来,记者才知道,杨主任上午专家门诊,下午做手术,就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多小时内,她为1 0多名患者做了眼部手术。
杨主任说,眼部手术犹如在“眼球上的微雕”,1毫米的误差都要不得,精力要集中,手要快而精准,完美才是手术成功的唯一标准。
“累吗?”针对记者的提问,杨建华笑了笑说:“在手术台上,看着每一台手术都那么顺利、完美,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有种精神上的‘喻悦和快乐。但是只要一下手术台,疲惫感立马就会袭来。当看到患者重见光明时,疲惫感又烟消云散,就是这么神奇。今天还算是好的了,往日里,坐完专家门诊,扒拉两口饭就到手术台上,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如果把人比做一台发动机的话,其智力、天赋及知识只是这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而输出功率的大小,则取决于人的热忱度和行动力。”杨主任表示。
“我觉得我就是‘为手术而生’的,快乐的工作,其实就是最大的报酬。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坚持千下去。”她说。
以精湛技艺获得患者好口碑
1980年,从临床医疗系毕业的杨建华被分配到眼科,这意味着具备基础医疗技术的她要从零开始钻研眼科技术。杨建华说,每一个苦难都是证明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
正是这种乐观精神,让她从业37年,逐一攻克眼科每一个新兴技术,如今,白内障、青光眼、超声乳化、准分子激光,玻切、甚至角膜移植,她样样在行。37年来,她为众多患者解除眼部痛苦,让他们重见光明。
去年春天,一位来自安徽灵璧的患者慕名找到杨建华。患者右眼失明,左眼白内障且角膜不好,视力仅存0.02。一旦左眼手术失败,患者将生活在黑暗中,不少医生婉拒做手
术。经过和家属沟通以及精细的准备,杨主任站在手术台上,手术成功。患者出院时,左眼视力已经恢复到了0.2,这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干劲儿,以及和蔼可亲的“医者仁心”,让她赢得了患者的口碑,就连不少外地患者都慕名而来。更有意思的是,杨建华主任在哪家医院工作,一些患者就去哪家医院找她看病。
“患者给予我的是信任,而这份信任比任何物质上的奖励都让人觉得满足。”杨主任表示,在她眼中,患者没有亲疏之分,他们都是平等的。既然来医院就诊,就说明他们信任这家医院。作为这里的医生就应该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解除患者的病痛,这是职责,也是义务。有人说,医患关系难以处理,她倒是觉得,医生和患者之间只要做好沟通就很容易相处。
“如果有来生,还愿做眼科医生”
从医37年的杨主任不仅是徐州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还身兼多职:徐州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徐州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医学专家库成员。同时,她还是徐州最早开展眼科显微手术的专家,参加白内障生化研究项目获得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省市级新技术项目八项,目前担任省教委科研课题及院级课题各一项。“这些头衔是肯定也是责任。”杨建华主任说。
两年前,从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退休的杨建华担任了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白内障学科带头人。对于这样的选择,杨建华主任表示:“感觉特别开心,不是说又能挣多少钱了,而是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还能为社会尽绵薄之力。”
提及自己的爱好,杨主任笑着说:“我其实挺喜欢唱歌、跳舞和户外运动的,看着那些广场上跳交谊舞、广场舞的老人们,自己也跃跃欲试,但考虑到还要做手术,就只能打消念头了。因为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做手术,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或许等到真正退休了,才能找到另一个自己。”
如果有来生,你还会选择当医生吗?对此,杨主任毫不犹豫地说:“当医生,而且还要做眼科医生。因为眼睛不仅能让人看到多彩的世界,也是打开心灵的一丰巴钥匙。”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