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首届“十大医德标兵”事迹报道之三:韩 冰

  全程导医网 天使风采:以爱补心,托起“心”的希望

  ——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主任韩冰

  多年来,作为一个医者,韩冰能让经治的每一位患者都满意,不敢妄言自己真的做到了,但在这样一种追求、一种信念的鞭策与支撑下,无论是在专业技术方面,还是在医德医风方面,从未敢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始终秉承着这样的一个原则,“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始终将“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位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始终将患者对于自己的信任和认可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回顾二十年来的行医历程,少有辉煌的事迹和荣耀,但每当扪心自问,没有停止过专业技术的进取和追求,没有辜负了患者的信任,没有因利欲熏心而丧失了良知,总算可以感到心安。

  一、临床工作及业务水平

  韩冰1991年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徐州市第四医院心内科工作,1994年考取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脏电生理及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这一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当时在国内刚刚起步。两年多的时间里,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专研和老师的悉心指导,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射频消融的导管操作技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阅读了多部心脏电生理专业著作及国内外重要期刊中大量相关文献,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1997年毕业后,回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开始完全独立开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使我院摆脱了这方面工作依赖于外请专家的局面,也使得我院成为当时

  徐州地区唯一完全独立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在此后的十余年内,独立或指导他人完成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达2500例以上,手术成功率约为99.8%,超过了国内报道总体成功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从2001年开始,指导了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多家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为心脏电生理专业及射频消融技术在区域内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此外,还先后在苏北地区率先独立开展了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脏畸形伴发心律失常等复杂病例的射频消融治疗及三腔起搏器置入技术,填补了地区内多项技术空白。

  2005年,为了拓宽专业发展空间、促进知识更新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努力再次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仍然为心脏电生理及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博士毕业后,因受国内著名电生理专家刘旭教授邀请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做博士后工作。近年内,心脏电生理专业最引人注目的热点就是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而在近三年内,刘旭教授领导的小组每年所完成的房颤射频消融例数始终位居国内第一。在胸科医院工作、学习期间,熟练地掌握了房颤射频消融技术,并参与了多项房颤射频消融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受刘旭教授委托,承担了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及研究工作,而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也是电生理专业领域内的另一个热点及难点。在做博士后期间,以本人为主要术者完成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例数在同期内上海市各家医院中位居第一,在国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力,也为胸科医院在电生理领域内学术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做出了一定贡献。本人曾代表胸科医院在全国室性心律失常研讨会、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南方心脏病学会议等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并先后到济南、昆明、郑州、杭州、无锡、苏州、南通等十余家医院指导室性心律失常及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开展。

  博士后出站后,导师及科室、医院均希望我能留在胸科医院工作,我也深知在上海能有更高的发展平台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出于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感情,也出于更想利用自身技术服务于家乡人民的愿望,毅然放弃了留在上海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回来后,随即在医院及科室的支持下,开始独立开展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使我院成为苏北地区及淮海经济区范围内第一家能独立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因房颤射频消融技术操作复杂、风险相对较高,对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院仍是区域内唯一能独立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已独立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治疗650余例,同期完成例数居江苏省内第二位,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两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本人及合作者还在本地区率先独立开展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扩张性心肌病及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窦及其它少见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等多种复杂病例的射频消融治疗,并均取得了满意效果。这些工作的独立开展标志着我院在心脏电生理专业方面已经进入了国内先进中心的行列,得到了省内及国内同行的认可,多次受邀在国内及省内学术会议上做经验交流。

  2012年,我院完成各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800余例,在江苏省内位居第二,其中完成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消融例数在国内均位居前15名之内。目前,我院已经成为无争的、公认的淮海经济区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心律失常治疗基地。随着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患者从外地慕名前来,目前,来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中约40%来自苏鲁豫皖周边地区。曾有多位在南京、上海、北京做过手术后失败或复发的患者来我院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后得以痊愈。2010年5月,一位来自上海的患有频发室性早搏的女性患者在上海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医生告知因病情复杂、难度大、风险高而无法实施消融手术,而该患者常年为疾病所折磨,生活、工作均受到很大影响,服用多种药物又均无明显效果,后经他人介绍来我院求治,我和电生理专业组同事为其成功地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还有一位来自阿联酋的外国友人,到徐州洽谈业务期间,发作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暂时缓解。出于对中国医院及医疗水平的怀疑,该患者起初准备去欧州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在了解了我院心内科及电生理专业组的技术水平后,欣然同意由我们为其实施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这位阿联酋友人对我们的技术及服务赞不绝口,表示很庆幸自己做出的在中国接受手术的决定,为表达谢意,他及家人还特意赠送了锦旗;一个连云港的17岁男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房性心动过速,病史已将近十年,发作非常频繁,在当地及外地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无法通过手术根治,只能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其中疗效较好的只有胺碘酮,该患儿已长期服用胺碘酮达七年之久,并因胺碘酮的副作用而引起了甲状腺功能减退,进而导致患儿发育明显滞后。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我们在分析了其发作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检查后,决定实施射频消融手术。此种病例非常罕见,因患者心脏严重畸形,导管操作难度很大,历经4个多小时艰难攻关后,手术最终获得成功。术后心动过速再未发作,不需要继续服用胺碘酮,患儿终于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一名42岁的大范围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在外院住院期间发生了频繁发作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此种情况被称为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死亡率极高,药物治疗往往无效,唯一可能使患者转危为安的办法就是尽快实施射频消融手术,而电风暴的消融治疗难度及风险均非常大,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可以实施这种手术。患者在外院一天之内经受了十余次电击复律及使用了超大剂量的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心律失常仍不断发作,情况非常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外院医生与家属协商后将患者转至我院,我们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果断地决定紧急实施射频消融手术。术中发现因心肌梗死范围广泛,心律失常相关病灶达十余处之多,经过了5个多小时的奋战后,心律失常终于不再发作,手术取得成功。术后患者病情一直稳定,再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随着我院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影响力的增加,这样的复杂、疑难、危重病例越来越多地集中到我院,也使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实,每一次疑难病例手术的完成都不会是一件轻松地事情,为之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台上几个小时的艰苦鏖战,更有为自我加强、自我提高而在平时所花费的多倍的时间与精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积累,具备了越来越过硬的技术,才有能力和信心去接受一次有一次的挑战。每一台艰难的耗时的手术结束后,总会感到很疲劳,但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让患者摆脱了疾病的折磨,让患者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重获了新生,心里又总会感到非常欣慰。对我来说,看到患者康复后绽放的笑容,就是最大的安慰与奖励。同时,也激励着自己不懈地努力以求将工作做到更好。

  二、科研及技术创新

  在通过不断学习、摸索提高自身医疗技术的同时,我一直也很注重将临床医疗与科研相结合,通过医疗带动科研,又通过科

  研提高医疗。2010年回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后,在独立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同时,设计并实施了“心房内传导时间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方法选择的相关性研究”的科研课题,获得了徐州科技局的批准及资助。目前,国内外尚无类似研究报道。该课题的完成不仅能促进我院房颤消融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将为我院电生理专业在国内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此外,我们在学习、引进他人经验与技术的同时,还积极地开展技术创新及改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们跻身于高水平中心的行列,才可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在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各种手术中,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均已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导管操作、靶点标测方法及规程,目前,我院各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成功率均达到甚或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独特方法的使用。这些方法曾在国内多次学术会议上交流,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并曾向多家医院做技术推广。2010年7月起,我们开展了“同期完成房颤射频消融及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型术”,迄今为止,此种联合手术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这一技术获得了我院2010年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目前正在申报市新技术引进奖。

  三、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因此,我始终将电生理专业组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注意与同事们搞好团结,努力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团队,另一方面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及人才梯队的建设,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及心得传授给团队的其他成员,尽可能多地为每个人提供锻炼与实践的机会,努力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团队内更好地分工、协作,自从2010年回到医院工作后,借鉴外院经验,并结合我院具体情

  况,和同事协商制定了一系列手术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制度,并以身作则严格执行。也正因为这些规程、制度的执行,使我们的工作更为规范、严谨,同事间的合作更为默契、统一,手术的实施更为安全、顺利,同时,也为我们系统、全面地收集各种资料和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我和我的同事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化的意识和习惯,就是在进行每一例手术时,都绝不忽略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将每一次治疗深化为一次研究,正是这样一种良好的意识和习惯促进了我院心脏电生理专业的飞速发展及团队成员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医德医风

  在医德医风方面,我始终以为,作为一名医者,必具仁心,这个仁心有两层含义,一是爱心,二是责任感。有了真正的爱心和责任感,我们才能有不懈进取的动力,才能有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才能将患者的需求放在至高的位置,才能做到竭尽全力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才能为了患者的安危而勇于担当和不辞辛劳,才能不漠视生命、敷衍了事,才能不趁人之危、以医谋私,才能不丧失了良知和做人的原则。这么多年来,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要求自己,这样去做的。自行医以来,我总是尽我所能,努力让每一位经治的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为了能做到这一点,我不断地学习、专研,以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遇到不确定、无把握的问题时,从不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懂装懂,糊弄患者,而是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查阅文献或请教他人;从来没有因为顾及个人的得失而耽于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救治; 从来没有为了私利而违反医疗原则,使患者蒙受损失及伤害;从来没有向患者勒索、收受过钱财礼物。除了追求业务上进外,我一直也很注意服务意识的加强及沟通能力的提高。对待每一位患者,总能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从无态度蛮横、冷硬推诿情况发生。工作二十年来,无一起因本人误诊误治、玩忽职守、态度不好、沟通不足或以医谋私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凡此种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自认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能够对得起每一位经治的患者,能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交上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这既是我现在的自我认识,也是我将来永远奋斗的方向。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