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援非,全家齐上阵——第28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戴必照

  全程导医网 徐州天使风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仗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冰心老人的这句话一直深藏在戴必照的心中。从事麻醉工作15年,他愈加懂得生命的意义。如今,他在桑给巴尔执行医疗援助任务,尽己所能,救死扶伤,以守护者之姿,在生命的旅途中播种下希望。

  ■一人援非,全家上阵分其忧

  大学毕业后,戴必照进入到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距今已有15个年头。回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戴必照心中坚定而敞亮——救死扶伤,守护生命。

  2018年3月份,戴必照正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习,中途接到医院通知,说有援外任务,目的地是东非坦桑尼亚的一个小海岛。提到非洲,戴必照的心稍有慌乱。作为援外医生,势必要潜身基层,多方接触。那么,生命安全会不会有风险?然而转念一想,中国的援非历史已长达40多年,既然有前人先例,任何艰难困苦似乎也不足为惧了。

  再说说更具体的问题。38岁的戴必照正值壮年,上有年迈父母,膝下稚子年幼,依着平时的忙碌情况,家里家外能够井井有条,多亏了贤惠能干的妻子。可这一次却不一样,戴必照一去就是一年,且隔着万里重洋,一摊子家事要如何交付才算妥帖呢?就在戴必照犹豫再起之时,家人以实际行动给他吃下了定心丸。妻子表示,自己会工作、家庭两不误,照看好老人、孩子,处理好家中琐事,父母及岳父母也挺身而出,提出轮流照看孩子,为妻子分劳分忧。

  一人援非,全家齐上阵。这下子,戴必照的心定了。他提前结束了在华西医院的学习任务,积极报名援非,并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学习。2018年6月21日,经过近20小时的奔波,戴必照作为第28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成员之一,顺利抵达受援国。

  ■面对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

  戴必照的援助单位是桑给巴尔奔巴岛上的阿卜杜拉姆齐医院。交接完工作后,戴必照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困难可比想象中的还要多!

  先说说科室环境。“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这边的手术室里,只有一台能用的呼吸机,一套插管用的喉镜和几根反复消毒后泛黄变形的气管导管。”戴必照说,阿卜杜拉姆齐医院里没有中心供氧设施,全部是桶装氧气,每天都要自己连接氧气瓶和呼吸机,还要时常面临无氧可用的局面。

  再说回到麻醉医生的“武器”——麻醉药品。因为诸多原因,桑给巴尔麻醉药品极度缺乏,且不能从中国供应,打开药柜,里面的药物品种少得可怜,而且只是最基本的几种。其中,一种令肌肉松弛的药物,因其会产生肌肉痛和潜在的恶性高热副作用,我国早已停止生产,可在这里却是全麻插管的唯一可选药物。

  “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来这里就是解决问题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戴必照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麻醉和手术保障任务。他发现,当地局部麻醉药是不缺的,如果教会当地医生能熟练掌握各种神经阻滞操作,则可以大大减少全麻药的用量。于是,他一方面对当地医生进行手把手带教,另一方面,利用下班时间复习各种神经阻滞教程,制作英文PPT,定期开展理论教学,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专业过硬,为手术保驾护航

  奔巴岛上有40多万人口,因为当地卫生条件落后,各种疑难杂症、危重患者也非常多,最后都会送到中国医疗队所在的阿卜杜拉姆齐医院。作为医院唯一的中国麻醉医生,戴必照每天都需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他是24小时待命,既是保护伞,又是扑火队。

  一个周末的傍晚,产科医生打来求助电话,说有位产妇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手术,但当地的麻醉医生处理不了。戴必照火速赶到现场,发现一名身高不足一米六,但体重却有300多斤的产妇侧卧在手术台上,当地的麻醉医生束手无策地站在一旁。

  据了解,产妇是前置胎盘,胎儿己出现宫内窘迫症状,必须尽快手术。只是产妇300多斤的体重,不能进行腰麻,必须全身麻醉。“在国内,使用的全麻药物都是短效及超短效的,因为不易对胎儿造成危害,但非洲的全麻药物都是长效的,副作用较大,出于对患儿的安全考虑,剂量及时间方面需要精准操作。”

  尽管缺少顺手的药物,但因胎儿宫内窘迫,手术势在必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全麻药对胎儿的影响,戴必照做好了应急准备。很快,胎儿娩出,断脐。当看到胎儿嘴唇青紫,没有呼吸时,戴必照意识到全麻药物如预想般一样,还是影响到了胎儿。凭着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他第一时间清理胎儿呼吸道,利用呼吸球囊给新生儿进行人工呼吸。期间,产妇子宫收缩不良,大量失血,戴必照又迅速指挥手术室护士给产妇输血并注射升压药。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两处险情终于化解,最终换来了母子平安。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