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习近平: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

  6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21日下午,习近平在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特困户刘福有家中察看扶贫手册。

  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纪实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也是成长的前提;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福祉的永续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系统谋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立柱架梁,从民生关切着手,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易到难渐次突破,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为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不断夯实健康之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准时代脉搏,回应人民期待,开启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2014年12月,在江苏镇江考察时,他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健康中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上。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健康”嵌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版图。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既与长期以来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勾画出打造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这一部署,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统计显示,仅2016年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共部署10方面50项重点医改任务,印发实施健康相关重要政策文件20余个。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健康中国建设急需突破的难点、焦点就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集中关注点和着力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后不到一年时间,中央深改组已6次研究与健康中国相关议题。而中央深改组召开的全部38次会议中,有11次与医改相关。

  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要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城乡,大病保险制度惠及10亿多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分级诊疗让更多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多元化、多样化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屏障织密加固,经受住了传染病疫情的严峻考验;百姓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到近20年来最低水平,人均期望寿命从2009年的74.8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人赞叹。世界卫生组织赞赏中国政府为促进全球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作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谭德塞如是说。

  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建设健康中国,是中国共产党谋定发展大势、践行执政为民的气魄和智慧,是在全球卫生与健康治理中贡献中国力量的责任和担当,是决胜全面小康、向中国梦进发的基石和保障。

  “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以“破”为“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拔寨

  医改,公认的世界难题。

  让13亿多人民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魄力与执政智慧。

  如何既突出医院的公益性,又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保障医护人员待遇?怎样在不增加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同时,充分调动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性?织密织牢全球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的同时,又该怎样应对全国年诊疗量近80亿人次的挑战?

  医改面对着最难啃的硬骨头。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为医改难题刻下定盘星

  “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

  “政府投入要重点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人民至上,是健康中国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清晰的指向。

  “以药养医”是长期以来掣肘医改进程的痼疾。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直指“以药养医”等问题。

  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方能成效显著。5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1年的34.8%下降到2016年的28.8%。

  推进分级诊疗也是党中央的一剂改革良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鼓励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日渐清晰。

  在上海,推进分级诊疗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结合而成的儿科医疗联合体,给不少家庭带来了好消息: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儿科有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金字招牌”,用药、诊疗、培训标准化,小病社区处理、疑难重症上转,不必为了头疼脑热的小问题“舍近求远”去大医院了。

  医联体的构建,不仅变“百姓追着服务跑”为“服务围着百姓转”,也让医院有了更明晰的定位。从“管治病”到“管健康”,目前,全国94.7%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有了自己的医联体,19个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渐形成。

  青霉胺、鱼精蛋白、丝裂霉素、地高辛口服液等一些产量小、利润薄的临床必需用药都曾在多地出现局部性、结构性短缺,“救命药”“孤儿药”短缺成为社会热频词。

  药片虽小,人命关天。“要密切监测药品短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孤儿药’以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深改组会议就解决短缺药问题进行研究。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和进口、完善短缺药储备等多种方式,让医患双方早日告别“一药难求”。

  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就药品短缺问题从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推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现已完成139个药品供需对接情况摸底,精准确定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拦路虎”。

  沟壑纵横、十年九旱,没有自来水、没有像样的路——过去几十年,提起山西省岢岚县,常会被谐音称为“可怜县”。岢岚县赵家洼村半山腰土路尽头的三间草坯房,是贫困老人王花仁的家。92岁的王花仁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十几年了。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她家,拿起桌上的“精准扶贫手册”一页页翻看,一项项算账。“家里的地还种得动不?家里人现在身体都怎么样?现在看病花钱还多不多?”声声询问,透出总书记对黄土地老乡奔小康放不下的挂念。

  防止“病根”变“穷根”,山西省从今年起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打包”救助。今年6月,王花仁肺部感染在岢岚县人民医院住院,原本6700元的住院费由新农合补偿4100元,再加上民政救助2600元,政府全部“兜底”解决了。

  补小康“短板”要下“绣花”的功夫,精准脱贫离不开“靶向治疗”。截至2017年,我国已对农村贫困患者遴选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食管癌等9种大病开展集中救治,健康扶贫工程已分类救治300多万贫困患者。

  5年来,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从2013年的8280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4044亿元(预算数),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从5.9%提高到了7.2%;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至2017年的50元。

  5年来,我国建立起覆盖城乡、相互衔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网;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打造出家门口的“15分钟医疗圈”;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分层次推进。健康中国背景下深化医改的特点可总结为:注重实效性,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转变为提升质量;注重长期性,推动医改由形成框架转变为制度建设;注重综合性,推动医改由单项突破转变为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

  今年5月,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将中国列为全球医疗进步最大的5个国家之一。“中国医改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将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宝贵方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说。

  9月23日,在福建省松溪县郑墩镇林屯村,郑墩镇卫生院护师罗丽华(右)嘱托82岁农妇汤兰仔规律服药。2015年起郑墩镇借助互联网服务平台为乡村农民提供签约医疗服务,目前已有354人签约。

  徐州健康信息: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