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不少人看到这则消息,感觉又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成语故事,而指责患者家属的做法。
不过,道义归道义,对这则新闻的评判,一些细节不容忽视。一是对抢救过程中被毁坏的衣裤赔偿,二是对衣裤里存有的现金及证件遗失的赔偿。对于前者,应当认为是医疗抢救过程中的必须行为,医院没有义务赔偿。但对于后者,就要看具体情况了。这一点,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承认:医护人员剪衣服救人的程序没有错,但在处理患者剪破的衣物以及随身物品的方式上,“确实也存在疏忽”。
因此,仅仅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来说,患者家属提出赔偿,虽不近人情,但也未必不是正当的权利伸张。
然而,类似现象对医患关系的“刺激”,仍不容回避。
囿于高度的专业性与相对不确定性,医生相较而言是一个需要更多社会宽容和信任的职业,动辄得咎只会扭曲正常的医患关系。当然,医患关系、医生从业环境的好坏,构成原因很复杂,因此在求解时,还需要溯及更深层次的改革与矛盾纾解。但不管怎样,为医生构建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是必须的。
美国医生特鲁多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道出了医生这一职业的“真相”。但反过来说,一个社会在期待医生行使救死扶伤之责时,也应该对他们多谢理解和包容。当医患间能够形成同情之理解的关系,社会才能享有更优质的救治福利。届时,对待类似患者家属向医生索赔“失物费”这样的新闻,社会也才会有更为平和的心态与“自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