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2月22日下午,徐州市体育局在新城区报业传媒大厦举行《徐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新闻发布会。徐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实施计划》,徐州将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健身习惯逐步养成,健康素质明显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持续增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活动更加广泛开展,科学健身与健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业稳步壮大,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内涵进一步充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 同、全社会参与、城乡均衡发 展”的良好局面。
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不断增强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各县(市)区基本达到省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群众参加全民健身的积极性、自觉性不断提升,全市每周参加1次以上锻炼的人数达550万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50万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5%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身标准》合格率达95%以上。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
全民健身设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及铜山区、贾汪区体育设施均达到新“四个一”工程标准(即一个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3000坐席的体育馆、一个游泳馆或标准室内游泳池、一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城区各区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各县(市)区至少建成5个体育主题公园,新增健身步道不少于25公里,新(改)建足球场地5片以上;镇(街道)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体育活动室和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形成市、县(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较大自然村(居民区)五级健身设施布局。
充分利用园林景区,规划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健身广场、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户外健身设施,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体育公园。积极推动基础|生、公益性足球场地建设,支持企业、个人和境外资本投资建设、运营足球场地。
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健身面积不低于O.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国家配建全民健身设施要求,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使用。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
到2020年,全市体育社团稳步发展,市属体育社团、俱乐部达140个以上,县(市)区体育社团逐步完善,市、县属体育社团基本实现2A级全覆盖。乡镇(街道)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2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基本实现全覆盖。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5个以上,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以上。
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参与更加广泛
深入开展“快乐工作、舞动乡村、幸福社区、阳光校园、武乡徐州”五大健身计划,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制度化、普及化和特色化。改革运行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推进足球社会化发展,全市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达50万人以上,建成校园足球示范学校20所、足球特色学校200所、足球活动学校600所。深入发掘传统武术资源,大力推广武术健身活动,晋级段位的武术人员达10000人以上。积极发挥健身活动的文化传播作用,开展体育国际交流,展示健康向上的国民形象。
科学健身与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民健身宣传更加广泛,科学健身指导水平逐步提高,建立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健身指导站和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各县(市)区建成省级标准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不少于1个,镇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实现全覆盖。利用“互联网+健身指导、健身服务”等信息技术,开发全民健身APP软件信息平台。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使健身健康服务更加便捷。直接服务群众的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5与万人上。完成每年一次国民体。监测任务,定期发布国民体格监测公报。
全民健身服务业稳步壮大
逐步形成以徐州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城市健身服务综合体,扶持民营体育健身服务企业,推动健身休闲、体育康复、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用品、体育旅游等融合发展。全市范围内发放健身消赞券,拉动体育健身消费。加强消费拉动型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积极培育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争取促成一批能够每年拉动500万元以上健身消费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完成“两中心、兰片区”体育健身和休闲业集聚区的构建(即奥体中心和湖北路沿湖体育中心,贾汪户外运动休闲集聚区、吕粱水上竞技运动区、汉王家庭健身休闲活动区).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业的产业规模,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
建立“互联网+全民健身”创新驱动机制
将全民健身的创新与发展纳入徐州市“十三五”规划的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利用徐州高等院校优势,依托现有创新驱动平台,建立“互联网+全民健身”的创新驱动机制,将全民健身纳入创新培育计划。制定和实施“互联网+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全民健身APP软件信息平台,使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和传播方式在全民健身中推广应用,建立体质监测大数据库,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促进信息化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催生全民健身新业态。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服务行活动
认真落实全民健康国家战略,整合医院,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资源,扩大省、市两级科学健身指导专家智库,深入开展“科学健身、健康生活”全民健身服务行活动。在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中招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后,参与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指导公益活动。
完善各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功能,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的同时,为群众提供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方面的综合评定,开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实施科学的健身指导。利用宣传媒体,开设科学健身栏目,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荐科学健身方法。打通健身健康通道,逐步发展体育医疗和康复机构,通过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体育在预防疾病、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病后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科学健身的内涵。
推动特色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规范发展
精心举办2018年世界拔河锦标赛,积极打造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中国徐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新沂环骆马湖自行车公路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办好四年一届的市运会和全民健身运动会,认真组织元旦健身长跑等品牌活动。积极开展职工体育联赛、社区体育联赛。依托人文特点和自然资源,大力推广“汉风舞韵”徐州广场舞,推动徐州健步走等特色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更加规范发展。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