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主席张海迪:“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建立一所康复大学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8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介绍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情况,解读《“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并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十三五”期间将建立中国康复大学,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张海迪介绍,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建立一所康复大学。前年我们就提出来,根据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的需要和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现在各地建立了这么多条件很好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复服务中心。河南综合服务中心有十几万平方米,青岛新规划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是10万平方米,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康复中心的规模都很大,设施也都很好。残疾人的康复是通过康复治疗、训练、辅助器具等方式实现康复、重建和功能恢复,这是非常复杂的学科。前一段时间到青岛调研,我已经看到了3D打印的残疾人的假肢,使用的材料碳纤维等等,比现在的材料好很多。残疾人不仅要走路,另外还要舒适度,包括体外骨骼等等,能够实现我们说的功能外化。人体的功能外化,就是当你缺失了什么,我们用科技手段来补偿,恢复了新功能。我们看到了盲人的好消息,已经可以用3D打印人工角膜,有多少视力弱的人们,都期待着那个角膜。现在打印出来的已经在动物实验室阶段了,这真是大家的好消息。让残疾人失去的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补偿,这是康复非常重要的工作。

  张海迪说,康复就是为参与社会生活能够创造更好的条件。大部分残疾人都有迫切的康复需求。但是目前能够提供的康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2015年全国有2600多万持证的残疾人中,只有不到30%的人得到过康复服务,康复服务还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希望的是高水平的,而不是低水平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全国现在只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康复专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康复学科体系。康复学科不仅仅是医学,包括了人体工程学等等都需要研究。每年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到8000人,70%是专科学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科学康复的需求。为此,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时候,我们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就建立康复大学提出了可行性的论证,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编制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我们高兴地看到,建立国家级康复大学已经写到了我们“十三五”总体规划,也写到了残疾人小康专题规划。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希望尽快地启动康复大学的建设,多培养人才,帮助更多残疾人早日得到康复。

  张海迪指出,相信有我们大家的努力,中国康复大学一定会尽早建立起来。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