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一些医院的负债高达85%,药品加成高达48%,每6位门诊患者就有一位被收治住院,医院和医生沦为药企和器械企业的“推销员”。而这些怪象的背后,有医院盲目扩张带来的运行压力,也有不合理内部机制导致的逐利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医院全成本核算监测报告日前出炉,这是该自治区自2013年实施医院全成本核算以来的第二份医院全成本核算报告。此次核算共设40个监测点,比2013年度增加了6个,涵盖自治区所有的公立医院类型。
医院长期负债 严重影响公益性
内蒙古自治区的医院全成本核算指标包括医师与床位比例、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资产负债率、年诊疗人次、卫生材料占医疗成本比例等33个主要指标。
“医院的政策性亏损是多少?平均住院日是多少?药占比是多少?有了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与分析,我们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才好对症下药。”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财务处杨广泽说。
此次监测报告显示,40家医院均存在长期负债问题。自治区2家综合医院平均每院负债11.6亿元,盟(市)综合医院平均每院负债3.9亿元,旗(县)综合医院平均每院负债70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大部分在40%~50%。
“沉重的债务负担会促使医院追求利益最大化,背离公益性,因此该政府承担的一定要承担起来,比如医院建设和大型设备的购置。”杨广泽说。此次报告提出,希望各地按照“发展靠政府,运行靠收费”的思路发展建设医疗机构,严格禁止医院举债搞基本建设和购置大型设备,要科学配置医院床位和人员,降低运行成本,杜绝浪费。对医院已经形成的债务要明确债务主体,按照“谁举债,谁化债”的原则,结合医院的经营状况,列入政府债务预算管理,逐年化解。
过度医疗是事实 控费需建新机制
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年出院人数比年门诊量”这个指标是该自治区独有的。比如,监测医院多数是20名门诊患者中有1人住院,其中1家医院是每6名门诊患者有1人住院,说明这家医院存在过度医疗问题,而长期数据将更能说明问题。
从监测结果看,自治区医院门诊次均费用比上年增加13元,盟(市)医院增加29元,旗(县)医院增加3元。出院患者次均费用自治区级医院、盟(市)医院、旗(县)医院分别比上年增加367元、648元和119元。
为什么费用会明显上升?分析发现,门诊费用的上升,客观上是由于医疗设备越来越多、检查化验项目越来越多,主观上是由于医院的激励机制刺激一些医生过度医疗。
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认为,医保和卫生主管部门要以降低次均费用为抓手,给各医院核定次均费用指标,其上涨幅度不高于当地CPI上涨指标,并将其列入对公立医院年度考核目标。考核结果与核拨经费、核定医保总额控制指标挂钩,倒逼医院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取消个人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制止大处方、过度检查,以工作量和服务质量为主建立新的绩效分配机制。
开单提成仍存在 绩效考核还得改
对2014年平均每位职工年工资收入的监测数据显示,自治区、盟(市)、旗(县)分别为13.34万元、8.67万元、5.95万元,比上年分别增加了8400元、9000元、1400元。2014年,政府没有出台基本工资调整政策,医疗服务价格也并未调整,人员收入的增加主要缘于绩效工资增加。
监测了解到,在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上,奖金的发放没有与收入完全脱钩,有的医院甚至存在开单提成现象。(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报告建议,推动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不是不让医务人员涨工资,而是把真正能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绩效涨上来。医务性收入比例越高,医务人员拿到的绩效就应越高,也就是医疗技术的含金量高,收入就高。”杨广泽说。
收支构成不合理 以药补医要割断
监测数据显示,在医院收入中,药品收入占37%左右,耗材收入占10%以上,财政补助收入占6%左右,医务性收入只占40%左右。在支出中,药品和耗材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为55%左右,人员支出占33%左右。说明医院50%以上的收支活动是药品和耗材,销售利润用于弥补医疗成本支出。医院卖的药品和耗材越多,医院的利润越大,医药费用就越高。这种机制使得医院成为药品、耗材生产企业的“销售员”。
报告认为,要彻底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的利益联系,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使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诊察护理、手术治疗4大项收入更加科学合理。药品、耗材的直接费用比重要降到30%左右,检查化验、诊察护理、手术治疗等医务性收入提高到70%左右,从而提高医疗收入的含金量。
“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在于使用,管理部门要运用成本核算的成果来制定或调整政策,医院要用全成本核算来促进自身的精细化管理。全成本核算的优越性,长期看来会更明显。”杨广泽说。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