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诊疗模式新变化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正产生巨大影响。近日,记者跟随省卫计委走访多地,感受互联网技术对就医观念、诊疗模式等带来的深刻变革。看病难,正在一点点缓解。

  网络化病房,医生不用纸和笔

  在无锡市第一医院,病房医生所有工作在电脑上完成。患者李先生患慢性肾炎和胰腺炎,查房医生推着一个小移动终端来到他病床前,轻点鼠标,既往病史及检查结果即刻显示。管床医生王凉当即在电脑上开医嘱:抗生素停用,再查一次生化指标,继续补葡萄糖生理盐水250亳升。不到一秒钟,医嘱就通过网络传到护士和检验科那里。

  病房护士人手一台手机大小的移动护理终端。医生医嘱同步传上来,病人每天量几次血压、服几次药、管床医生是谁以及体温、血压、脉搏等一览无余。“移动护理终端发出电子信号自动核对病人手腕上的手环信息,让护士根本没机会犯错。”护士长姚宇游说。

  看似普通病床也藏有“玄机”,床垫里装有无线网传感器,对患者心率、呼吸和睡眠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判断病人是否在床等。姚宇游说,重症病人、神志不清病人有时会坠床、偷溜出病房等,现在病人一旦离床超15分钟,这张床就会向护士站发出报警。

  就连医疗垃圾处理,也用上了物联网监控技术。医疗垃圾来自哪个病区,接收工人是谁,从哪个门运出医院的,一清二楚。此外,病人想吃什么饭菜,轻点鼠标,菜单立即传到食堂;新生婴儿脚上都戴个传感器脚环,可自动发出防偷盗报警,等等。

  专家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

  68岁的朱美英大妈家住苏州娄江街道永新村,患甲减20多年,因为社区医院不具备甲状腺功能检测能力,以往检测时常得去大医院。“每次光在路上就要耗一个多小时,再排队、交费、抽血化验,来回要小半天。两三天后还得再跑去拿检查结果,实在烦。”朱美英大妈说,如今只要走5分钟路,早晨到社区医院抽个血,当天下午社区医生就会告知检查结果。

  原来,苏州建起“临床检验集中检测中心”,采取“社区采集样本、中心出具报告、患者就近取报告”模式,服务社区医院和患者。每天早晨,3辆血液样本收集车从中心出发,到社区医院收集病人血液等样本,然后集中处理,大大方便了像朱大妈这样的老病号。

  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侃介绍,小医院样本统一送到市级中心去检测,解了患者来回奔波之苦,省了重复检查的费用,患者在家里上网或到社区医院都能看到检查结果,此举还减少了社区医院的投入,降低了运行成本。目前苏州市已经有29家小医院加盟该中心,每月检测标本量超过1万个。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原因是一些市民不放心社区医院。为解决这一难题,南京市建成“远程医学会诊中心”,设在南京鼓楼医院。

  “看得清楚吗?”“非常清楚,请把病人的情况说说。”“患者女性,52岁,因胸痛1小时入院,血压130/80……”“我高度怀疑她是冠心病,建议做心脏造影检查……”鼓楼医院专家说道。这是近日记者在该会诊中心看到的一幕,求助方是远在60公里外的一家社区医院。这个远程会诊中心现已与10多家社区医院和新疆一家市级医院联网。

  据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殷伟东介绍,南京市还在打造远程临检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监测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会诊待遇,解决小医院人才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软肋。

  小小机顶盒,“架”起健康桥

  网上预约、手机支付、自助打印检查报告……对于许多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尤其空巢老人而言,这些先进“武器”都成了摆设。常州市尝试把互联网+技术和有线电视机顶盒技术融合,老人在家按几个电视遥控键,就能在电视上查阅健康档案、查看医院检查报告等,还可以与“电视机”对话,后台有社区医院医生专门进行解答,让老年人足不出户解决许多健康问题。

  镇江市也积极探索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提供医疗便民服务。不少空巢老人家庭电视机上都装有高清摄像头与社区医院联网。“汤老,您最近还好吧?没有哪儿不舒服吧?”“很好,谢谢霍医生!”随后,电视画面切换到另一位空巢老人家庭,这是近日记者在该市黎明社区医院视频会诊中心看到的场景。

  镇江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朱月兰告诉记者,空巢老人若有医疗需求,只要按电视机遥控器上的一个按钮,医院会诊中心高清电视上就会显示老人图像,会诊中心值班医生通过高清电视与老人“面对面”对话,解答健康咨询、指导合理用药等。目前,这项技术正在镇江许多社区大力推广。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