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者仁心的脚步永不停歇--记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青年文明号集体

  作为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他们平凡普通而不失大爱,始终把病人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待病人如亲人,细心照顾、竭尽全力为其治疗,真正践行了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作为新时期的热血青年,他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凝聚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活动,令 “乐活、有道、敏行、致远”的徐州青年精神尽放光芒。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徐州市医学重点专科,也是临床工作的基层一线集体,现有医护人员25名。近年来,神经外科始终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为抓手,严格管理,亲情服务,在完成繁重的临床救治工作外,努力为病员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和环境,而在学术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创新发展,一直处于淮海经济区领先地位。出色的工作表现被社会和大众所认可, 2010年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殊荣。

  完善机制 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在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中,神经外科积极对照创建标准和活动细则进行自查,并通过每季度下发一次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每月召开一次病员座谈会,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科室还不断完善服务承诺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好人好事登记制度、服务卡发放制度,进一步提升创建氛围和服务效能。

  神经外科自觉接受监督,在科室内外悬挂介绍科室情况的大型展板,将个人信息、承诺服务细则、岗位行为规范等内容公示与众,使病人和家属更加了解神经外科以及监督医务人员的工作。工作中,每位成员均佩挂服务牌,规范上岗,特约监察员定期不定期上门检查督促,提出督查意见,做到“自律”和“他律”相统一。

  神经外科还积极推进“零障碍”工程和整体工作,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一是搭建网络平台,接受监督反馈,实现科室、事项、流程全覆盖。二是完善医前、医中、医后服务模式,加强导医导诊力量,细化科室设置,推行弹性工作制、开设午间门诊、晚间门诊缓解病人就医难。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开办“网络医院”,搭建健康宣教活动平台,通过健康知识进社区、专家进社区、健康短信平台等形式,做到了基层群众诊疗服务无障碍。

  精益求精 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是神经外科一直坚持的信条,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他们坚持推行优质服务,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手术审批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等,减少了误诊、漏诊的问题,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治愈率等医疗护理质量指标。科主任、护士长率先垂范,党团员带头,在全科医护人员中形成了认认真真执行制度、踏踏实实为病人服务的良好氛围。

  神经外科属于高危手术科室,病人病情急、重,病程长,愈后相对较差,没有过硬的医疗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操作技能就无法胜任工作。为此,科内的医护人员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争当业务骨干、操作能手,每位成员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专科操作技术,整体业务技能在医院名列前茅。全体成员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013 年,神经外科共抢救危重病人100余人次,成功率在88%以上。科主任李勇副主任徐锋等获“徐州市优秀专家”、“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徐锋副主任成为省 “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全年承担了300余名实习医生、护士的带教工作。此外,神经外科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承担徐州医学院临床教学工作和淮海经济区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师的进修培养。

  无私奉献 展现医者风采

  神经外科是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集体,也是一个凝聚爱心的集体,他们经常主动请缨,要求参加社区青年志愿者爱心奉献活动。

  在四川汶川地震,西南旱灾,新疆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神经外科医务人员总是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捐款,采取各种行动,为灾区送上一片爱心;在2008年 “明天计划”脑瘫患儿被收治到神经外科后,该科上下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牵挂,科室医护人员不但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来衣物、玩具等,还利用下班的时间教孩子们学说话,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团市委每年开展的暖冬行动中也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神经外科经常有120急救车送来的无名氏患者,科室不但要承担患者的救治工作还要担负起照顾和陪护的任务。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大多危重,且病情变化快,所以加班加点是常事。对于常年超负荷工作状况,科室的医生护士毫无怨言,他们总是任劳任怨,将救死扶伤视为自己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