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当和煦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云龙公园的健身广场上,不少白发鬓鬓的大爷大妈们已经在这里开始了一天的晨练。太极拳、太极剑,即使不会舞的,也在一旁跟着活动活动筋骨,享受着早晨的健身时刻。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城市依然热闹非凡,在音乐厅旁边的健身广场上,男女老少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地轮滑,有的顽童还故意摔倒,博得人们一片善意的笑声。人们有的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挥舞着手臂,摆动着身体,跳着激情热辣的广场舞,有的成双结对地打羽毛球,有的老人表演着绝技,把空竹抖得花样百出,引得人们掌声阵阵。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它可以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以使欢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创造幸福的方式有很多,在徐州,从上述的场景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方式——体育运动。
1月6日,徐州市被省体育局命名为“体育强市”,至此,我市10余年的“体育强市”创建终于功德圆满,也圆了几代徐州体育人的梦。
一个省“体育强市”为何会创建10年之久?《江苏省体育强市创建标准和评定方法》中规定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竞赛、体育产业、保障条件、综合因素六大项的达标标准,包含了数十条小项,从全民健身活动普及率、体育设施覆盖率,到世界冠军的人数、每年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次数,再到体育彩票的销量、财政拨款体育事业经费的增长率等等,几乎涉及到了体育的方方面面。
一个省“体育强市”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其实在创建过程中,“体育强市”带给百姓的实惠就已经逐渐显现了。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形形色色的健身场地,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已成为一道让人心动的风景。或早或晚,或老人或孩童,边闲谈边健身,老百姓的体育健身变得精彩纷呈,体育锻炼已成为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群众参加健身活动的权益,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深入发展,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相继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条例,对体育基础设施、健身项目和目标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积极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如,以每年一度的元旦健身长跑和全民健身日活动为引导,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健身活动,形成上下联动、城乡互动的健身局面,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利用开放式园林景观、山水、绿地广场等自然环境,开展登山、健身走、自行车骑游、慢跑、游泳、健身操舞、垂钓、划船等活动,打造绿色健身休闲活动品牌;结合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地域文化特点,开发新优健身项目,开展特色群众体育活动,打造“一县一品”、“一区一品”全民健身品牌项目。
为此,徐州市体育局积极开展实施体育惠民“百千万”工程,即对100个社区健身路径进行维修、更新;培训1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10000人以上。2013年,“百千万”工程已完成,在主城区及贾汪区城区开展了对113个社区小区健身器材的维修更新;2013年全年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1期,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93人;在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六进”服务活动,全年累计完成体质监测服务13115人。
今年,各项工作还将继续进行,其中健身器材的维修更新已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内容。近几年,根据省体育局万村体育工程和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工程统一部署,全市150多个乡镇(街道)、2600多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全民健身点和一定规模的健身中心。2012年全面启动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目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全市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超过2.20平方米,晨晚练健身点达到3900多个,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3081人,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24人。
此外,我市多年坚持在假日里开展体育活动,每年“元旦、五一、国庆、春节”大假期间免费为市民提供“体育健身大餐”,届届有主题,次次有创新,力求最大化用好、用活体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