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个心理援助电话:开车暴脾气增多“中年女性危机”仍高发

  ■核心提示

  昨日,2013年度徐州人心理问题报告出炉。作为市民心理问题的重要呈现平台,徐州市心理援助热线一直被业界视为市民心理问题的“晴雨表”。

  一年1381个心理求助电话,折射出我市市民心理问题的变化情形:因为环境问题、饮食卫生担忧引发的心理问题不少,老年人和学生群体依然是心理求助的重要群体,因婚姻家庭情感引发的中年人心理问题居高不下。

  也有好消息,相对于2012年全年1617个心理救助电话,2013年全年心理救助电话下降14.6%。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徐州市民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情绪障碍

  自从开车后上路时经常“口出脏话”

  1381个求助电话中,除了精神类疾病的求助以外,情绪类求助最多。过去的一年里,383人因为情绪类心理问题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求助。

  在失眠、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中,383人中超过半数的都在因焦虑而烦恼。

  这里重点说说“路怒族”。“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路怒”(roadrage),用以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因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随着私家车快速增多,因驾车引发的情绪冲突也越来越多。

  求助者刘女士说起堵车时,形容自己是“一上路就是一肚子气”。堵车之外,尤其是遇到一些不按交通规则开车的,刘女士说“特别容易动怒”。自从开车之后,原本文文静静的刘女士也经常“口出脏话”。

  开车开出“暴脾气”,刘女士很无奈:“为什么一上路就控制不住自己,为什么现在这么容易动怒,家里人都说我自从开车之后,连性格都变了。”

  此外,环境污染(雾霾)、饮食卫生担忧引发的焦虑与抑郁情绪176例。

  心理援助热线接听中心负责人赵后锋表示,因为环境污染与饮食卫生所导致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属现实性焦虑与抑郁,够不上精神与心理疾病的诊断范畴,一般的心理疏导就能消除。“按照马斯洛心理需求五层次理论,最底层的是生理上的需要;其次就是安全的需要。这里的安全需要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这一类的咨询增多,也表明居民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正在凸显。”

  ■中年危机

  很多看似美满的婚姻背后藏着各种各样的烦恼

  116个咨询求助电话表明,婚姻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依然比较多。

  40多岁的张女士有个幸福的家庭,老公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收入可观,女儿乖巧懂事,学习一直不需要家长操心。但去年以来,张女士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本,丈夫回到家都会陪着她聊聊工作,说说孩子的事,可现在丈夫回到家总是不太爱说话。问他原因,他说天天在外面跑业务,很累。和朋友聊起这个事,朋友要张女士留神老公是不是“外面有情况”,这下张女士开始紧张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张女士没有拿到任何“证据”,但担心丈夫有婚外情的想法却从此挥之不去,“万一哪天真有这个事了该怎么办?我已不年轻,真担心人生中途出现什么变故。”

  “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女性危机。”赵后锋说,自从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多年来,婚姻情感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一直居高不下。很多看似美满的婚姻,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和无奈。

  因为婚外情或者“疑似婚外情”而导致家庭里的一方出现心理问题的,占整个婚姻家庭方面咨询数量的一半以上。这里说的“疑似婚外情”是指,有些家庭里的一方对另一方经常性的猜疑,总以为对方在外边有人。

  接线记录还显示,咨询者问的最多的问题包括:他为什么要背叛我?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他为什么找了个还不如我的小三……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引起婚外恋的一个复杂的社会课题是“心理饱和”。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婚外恋现象,其实也是心理饱和在作怪。

  赵后锋说,女人对于男人,一样有“审美疲劳”,只是女人的忍耐性更好些罢了。

  如何避免婚姻满意度的下降,赵后锋表示,相信爱情+亲情>婚外情,这是个需要夫妻双方都共同努力并不能忽视的问题。

  ■空巢家庭

  找不到说知心话的人觉着活的没意思

  从求助者的年龄分析,老年人占两成。主要类型:一是担心自己是否患有老年性痴呆,请接线专家协助分析,二是“空巢家庭”引发的焦虑情绪问题。

  胡老太太已75岁,老伴去世5年,她常常感到身体不好。“老是生病,又不想麻烦子女,大女儿生病刚做了手术,儿子怕媳妇。在家也没人说话,找个保姆也不省心,说也说不得,找不到说知心话的人,活的真没啥意思。”

  老龄社会的加速推进,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正在快速增多。赵后锋提示说,对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子女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多加关注,“老人缺少的不是物质需求,缺少的是丰富的精神社会,社区能提供老人娱乐、交流的场所,子女应该多回家看看。”

  ■考试焦虑

  每年四五月份学生求助咨询很集中

  此外,学生族的求助也比较多。这其中,尤其是初三、高三年级的学生咨询比较集中,从时间段上来看,大多集中在4、5月份。咨询的问题包括睡眠问题、学习效果差、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等。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表现比较多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实,适度焦虑是有好处的,但过分焦虑就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赵后锋建议,面临考试的学生可以多和学校里的心理老师交流,多掌握一些应对措施,把焦虑限制在较低水平。

  提供两个方法供面临大考的学生参考:

  措施一:把考试焦虑“合理化”,即承认重大考试引起焦虑是必然的,带着焦虑一样会赢得考试。

  措施二:把考试焦虑“习惯化”。约几名与你心态类同的学生,多模拟高考情境。虽然这种模拟令你紧张厌烦,但是次数多了,会使你对考试气氛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心态,真的面临大考也就不会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