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要打好改革“组合拳”
全程导医网 转文汇报:“上海鼓励更多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市级医院的预约诊疗平台资源要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目前正在完善家庭医生与专家号源之间建立的‘绿色通道’。”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徐建光昨天做客“2013上海民生访谈”时透露,今年市级医院预约门诊给家庭医生的“优先”目标是10%,今后市民到大医院看病、住院,都有望通过家庭医生来完成。
公立医院改革打“组合拳”
据徐建光介绍,以往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居住在崇明、金山、奉贤、南汇的郊区市民要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相对不容易。结合卫生事业改革,上海首先考虑进一步完善卫生区域规划、优化优质医疗资源设置,使得郊区市民和市中心市民一样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自实施郊区三级医院建设“5+3+1”项目(新建5家、提升等级3家、迁建1家)以来,市六东院、瑞金北院、华山北院、仁济南院等4所新院已落户郊区并开业。
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4+3+1”家医院的硬件设施堪称完美,那么“软件”能否跟上?对此,徐建光表示,由于4家医院是新开,已经习惯于到市中心大医院看病的郊区老百姓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这些郊区医院的‘软件’全都依托于市民心中最好的三甲医院。目前华山北院日均门急诊量约1000多号,相信用不了多久,郊区市民就会认同家门口医院所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了。”
徐建光说,4家郊区新建三级甲等医院正全力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希望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完善补偿机制的改革,使老百姓的医药负担明显下降。“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打好改革‘组合拳’。”他表示,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运行机制。老百姓觉得看病负担重,和公立医院现有的相对落后的运行机制有关。今后一定要转变这种机制,公立医院将更凸显公益性。
医务人员要约束也要激励
“医改不但要让病人得到实惠,也要让医务人员得到激励”,徐建光表示,如何更好地激励医务人员做好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是此次医改的重要考量之一,将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完善医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过去,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几乎完全根据工作量,较少关注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患者满意度、合理的费用控制等。目前在郊区新建4家三级医院的改革试点中,特别注重对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和绩效考核。徐建光说,“我们提出了要引入具体的患者满意度指标,也就是说,如果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很高,患者对其医疗服务很满意,同时医疗费用又能控制住,该医务人员一定会得到激励,薪酬、奖金一定会高。”
在谈到沪上社会医疗机构即“民营医院”的发展情况时,徐建光介绍说,截至去年底,本市共有大大小小社会办医疗机构1600多家。相对于全市3000多家医疗机构中的300多家二、三级医院和300多家社区卫生中心来说,社会医疗机构数量虽大,但总体规模较小。“上海对发展社会医疗机构持明确支持态度,”他说,“我们将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程序,尤其将鼓励引入有规模有水平、特别是国际化的、有特色的大型社会医疗机构。”
“专家号”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
自2011年起,上海率先在10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试点,这也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上海共有17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启动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占全市全部30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8%。
徐建光表示,眼下本市共有3500多名全科医生担当了家庭医生的工作。所谓家庭医生,就是居民健康的守护人,签约后是家庭最重要的一个服务人员,居民能在他们那里得到很好的健康保健、健康照料,家庭医生甚至可以“介入”居民从出生开始的生老病死全过程。这方面国际上有很好的先例,有可供借鉴的操作规模。
为鼓励更多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今年市卫生计生委提出了市级医院预约门诊的平台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的工作要求,市级医院预约门诊给社区医生的“优先”目标是10%,“将来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全市三级医院的所有门诊都需要预约,而大部分预约都来自于家庭医生。这个‘绿色通道’机制已经建立,将不断完善。”徐建光介绍。
徐建光说,希望三级医院能够给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的优惠权利,住院、包括专家门诊能有“绿色通道”,“这样不仅使得家庭医生手上有非常好的资源,给病患提供服务也会非常直接。”
与此同时,上海也正在设计制定一系列政策,加速家庭医生培养,鼓励全科医生担当家庭医生工作,并在其收入待遇、职称晋升、学术成长空间、薪酬人保等方面有全套的政策支持。
链接:徐州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
链接:徐州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