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健康生活重在破解“知易行难”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80%的人每天吃的盐、75%的人每天吃的油超过建议量,谷物、蔬菜吃得太少而肉吃得太多,很多人不能坚持早晚刷牙……健康生活方式与每个人的幸福和生命息息相关,但为什么推广起来还是很艰难?8月23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在京召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座谈会,来自各省(区、市)疾控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就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5年来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今后的努力方向建言献策。

  光有卫生部门“吆喝”远远不够

  限油壶、限盐勺发了不少,为什么很多人不用?座谈会上有人对一些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工作的效果产生疑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处长施小明表示,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必须创造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促进全民行动,最终提高每个人的行为能力。一些地区的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率很低,是因为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有的地区反映,当地的健康促进工作由于投入不足,一直停留在个别示范点上,更多的是做“面子”工作而不是面上的工作,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山东省一位疾控人员举出的例子印证了施小明的观点:某市从体育彩票基金中拿出足够的钱买油壶、盐勺,组织人员挨家挨户发放,使绝大多数市民知道这个事,都能用上油壶、盐勺,结果市民的使用率和依从性得到大幅提高。“大家都行动起来,就营造出了相互影响的氛围。”

  一些省、市的实践表明,在推进工作方式单一、只有卫生等少数部门“吆喝”的地区,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在社会上就没有什么声音,也就看不到成效。在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发出声音、宣传活动丰富多彩的地区,老百姓就容易被吸引进来,积极参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表示,慢性病防控工作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说起来很简单,一个是“吃”、一个是“动”,大家都知道,但是“知易信难行更难”。有的地区通过一些活动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上来了,但是实际行动起来的人并不多,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要把知识落实到大家的生活方式中。

  健康宣教何不从政府领导入手

  据介绍,前几年,某市政府调查老百姓对政府办的哪件民生实事印象最深、最满意,结果大大出乎意料,竟然是发盐勺这件花钱最少、最简单的事情。但是,很多地方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工作各项指标依然较低。某省卫生厅疾控处的一位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难言之隐:政府的考核机制还是唯GDP是从,工作模式是“速效型”,对于慢性病防控等看不到效果的工作重视不起来。

  很多与会者说,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无机可乘”。在某省的一次厅局长会议期间,很多人要求卫生部门的负责人专门给大家讲讲预防疾病、健康饮食等问题;很多领导遇到卫生系统的专家,也常常询问饮食、防病等健康相关问题。

  “健康宣教工作何不从政府领导入手,从政府部门入手?”专家建议,政府会议往往一开就三四个小时,中间休息的时候,能不能请领导带头,大家一起做工间操。这种示范效应如果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开来,社会效果就会更大。

  实践证明,政府一把手出面参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地区,财政支持的力度较大,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较好,相关工作开展就更顺利、成效就更显著。很多与会者建议,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纳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并增加分值,使各级政府重视起来。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表示,开发领导层,还需要卫生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可操作的措施和方案。

  易懂易行的生活指南多多益善

  “上海控盐工作做得不错,每人每天平均盐摄入量不断下降,但是高血压患病率却一直在上升。问题出在哪儿,该如何改进?”“一些学校外包的食堂贯彻减油比减盐快,这样对节约成本有利。但是饭菜中油放得太少了,孩子们容易饿,要买更多零食吃,油、盐摄入反而更多。类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会上,上海、广东代表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思考。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不能只有健康教育、发盐勺等,对上述问题的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新等基础工作也要跟上。”施小明说。比如,要根据科学数据和居民饮食特点等,开发出减少吃盐的方法,才能让居民接受减盐;还要有后续的监测和效果评估,才能用结果说服大家改变行为。

  有专家表示,很多人并不是不想减肥,而是不知道如何在目前的身体、生活、工作条件下减肥,这需要疾控机构研究改变行为、控制体重的新技术。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推出了居民膳食指南、成人身体活动指南、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等,今后疾控机构还要有针对性地出台更多容易懂、好操作、有效果的健康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