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讯:不疼不痒的处罚,被人戏称为“挠痒处罚”,而不少卫生监督机构对无证行医者的处罚就是典型的“挠痒处罚”。安徽省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个无证行医案件罚款仅1984元、没收非法收入仅140元。这种“挠痒痒”式的处罚成了很多地方无证行医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安徽医大公卫学院、安徽省卫生监督所组织人员对2008年~2010年该省打击非法行医的资料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3年中共查处无证行医案件6313件,占非法行医案件总数的48.07%;卫生监督部门共对这些无证行医案件处以罚款1252.477万元,没收非法所得88.6891万元。
调查显示,就是这些少得可怜的罚款,不少还是靠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手段才得以执行的。据统计,该省3年中强制执行的案件比例逐年上升,到2010年达到88.78%;无证行医的场所以租赁房屋行医为主,占51.88%,自有房屋占44.51%,流动场所占3.61%;近三成无证行医者屡罚屡犯,受到2次和2次以上处罚的无证行医者占28.91%;无证行医方式以个体行医为主,占86.86%。
“租间房子就能开诊所”是目前一些地方无证行医的生动写照,这导致违法成本低且利润丰厚。由于处罚太轻,且流动性很大,一些非法行医者一被查处就溜之大吉,换个地方重新开张。专家分析说,虽然法律规定对无证行医最高可以罚款10万元,但为了能够执行到位,很多地方都大幅降低了罚款额度。
短评
要为处罚大棒疲软去病根
安徽的调查用数据证实,处罚轻、处罚难是导致非法行医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现实中,对非法行医的处罚,往往是大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原因大致有三:一是非法行医者违法成本太低,不管是租房子开诊所,还是集市摆摊乱行医,一旦被查处后他们往往是台布一卷就溜之大吉,谁也奈何不了他;二是查处容易执行难,监督部门开出罚单后,被罚者拒不履行,卫生监督部门也基本没辙,只要不死人,公安部门基本不会出面,即便转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也对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居无定所的流动诊所没有太好的办法;三是由处罚难带来的执行率低,导致一些基层监督人员只能大大降低对非法行医者的处罚额度,“罚少总比不罚要好”,为的是换取一个执行率,否则按照规定开出罚款大单,结果可能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无效治理、低效治理的恶性循环。
对这样的现实,有专家支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第一招是查处非法行医案件应该由卫生、公安、司法、工商、街道、村委会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现场处罚,同时应该对房屋出租户、集市管理者等予以连带处罚;第二招是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卫生监督网络,一旦在基层发现非法行医行为,立即通过设在基层的监督信息员报告信息,执法部门采取行动,从而不让非法行医者有机可乘;第三招是通过多种途径教育群众识别非法行医,认清非法行医者的真面目,主动不去非法行医者处就诊,让群众“用脚投票”,从而消除非法行医的土壤。
招是好招,希望真的能用得起来、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