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运动饮料、果汁到之后的果酱果浆类产品、酵素饮品、方便面乃至生活环境,从台湾到香港再到大陆、日本,随着台湾有毒起云剂事件的不断发酵,人们对增塑剂安全性的疑问日渐增加。专家表示,政府部门应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来明确增塑剂与人体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平息公众担忧。
不法厂商将增塑剂用于食品乳化剂生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介绍,台湾的起云剂在大陆被称为乳化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类,在全世界内被广泛应用,可以添加在面粉制品、面包、饼干、果茶、奶及奶制品(如奶茶、酸奶、含乳饮料)中,主要起保鲜、柔软、防腐等作用。
台湾的塑化剂在大陆叫增塑剂,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用作塑料制品、驱虫剂、化妆品和香料的调配剂,以及涂料和润滑剂等。这类物质用于生产塑料袋及其他塑料制品,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韧性,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
“起云剂和塑化剂,也就是乳化剂和增塑剂,分属于食品和化工两个行业,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物质。”厉曙光说,增塑剂是绝对不可以用于生产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此次台湾曝出的有毒起云剂事件,是某些不法厂商为牟取暴利,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代替棕榈油,用于食品乳化剂的生产,这些乳化剂又被用于饮料等多种食品。据测算,DEHP的成本只有棕榈油的1/5。
慢性毒害很大,生殖毒性尤为明显
邻苯二甲酸酯毒性如何?现代医学研究对此已给出了较为明确的答案。邻苯二甲酸酯急性毒性很低,而且存在动物种属的差异,其中DEHP(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大鼠经口半致死剂量达30克/千克~34克/千克。在慢性毒性方面,国内学者通过饮水途径让小鼠摄入浓度分别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的DEHP,历时60天后,雌、雄小鼠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的脏器系数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异常。此外,自1981年首次报道DEHP可能诱发啮齿类动物肿瘤以来,关于其遗传毒性研究的文献日渐增多。哺乳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给予大剂量DEHP(1000毫克/公斤、2000毫克/公斤)可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并致染色体畸变。
专家介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慢性毒性显而易见,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地认为其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据国外报道,其与女孩性早熟、乳房早发育甚至某些妇科疾病有关。
据了解,随着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毒性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限制其使用的法规。2005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发布指令规定,在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中,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的含量不得超过0.1%。
我国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对允许使用的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规定了允许使用的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的品种、最大使用量以及其他限制。其中强调,DEHP仅能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其特定迁移量(最大残留量)不能超过1.5毫克/千克。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进入人体
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17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纳入食品添加剂“黑名单”,这意味着增塑剂今后将成为政府部门监管的重点之一。邻苯二甲酸酯“家族”很大,约有30种物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19世纪30年代以来,邻苯二甲酸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由于过去一直认为该类化合物的毒性低,因而毫无限制地生产与使用。资料显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每人每年消耗的塑料达50千克~60千克之多。在各种塑料制品中,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为增加塑料可塑性和提高强度,需要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其含量有时可达产品总量的50%。
郝凤桐说,邻苯二甲酸酯与塑料分子的相容性很好,但是两者间没有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彼此保持着独立的化学结构。因此,当塑料制品接触到食品中的水、脂肪时,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便会溶入食品中。
防范重在控制接触量
记者采访发现,邻苯二甲酸酯安全风波并非第一次发生。
去年10月,国内媒体报道有香水样品被检出含邻苯二甲酸酯,有关部门随后组织专家论证,认为“有毒香水”的说法证据不足。
今年5月27日,就在台湾曝出有毒起云剂的同时,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四大城市随机购买聚氯乙烯(PVC)材质的玩具样品30份,包括幼儿玩具、幼儿戏水用具、幼儿泳圈等,送至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30份样品中有21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其中一只绿色玩具球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高达43.1%。
“对于邻苯二甲酸酯日常接触水平的生物毒性,目前医学界尚存不少争议。”郝凤桐说,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邻苯二甲酸酯已经成为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环境污染物,许多国家的大气、湖泊、河流和土壤已检测出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任何化学物质的毒性都与剂量密切相关。尽管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但是人们的实际接触远低于实验动物的接触剂量。因此,对邻苯二甲酸酯生物毒性的防范重点应在于接触剂量的控制。”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大陆食品行业还没有发现有关故意添加增塑剂的报道。专家表示,对政府而言,一方面,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增塑剂的行为;另一方面,鉴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已在环境中长期广泛存在,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应尽快组织科研力量对其剂量效应关系进行研究,明确人体可接受的限量值、超过多少量有危害、危害程度如何等标准并予以控制,以消除公众担忧。
专家提醒公众,防范增塑剂危害,应强化自我防范意识。比如,少用塑料制品盛放食物,特别是热的和有油脂的食物;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不用塑料容器或保鲜膜等。尤其是儿童,更要少用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