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工作的标杆式实践
——睢宁乡镇卫生院变化引发的思考
前言: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李克强、省委书记罗志军、市领导曹新平、张敬华等领导就我市睢宁县大力整治乡镇卫生院环境,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卫生院里不卫生”的问题,“小举措带来了大变化”的事,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总结睢宁经验,适时面上推广。
一个县的基层卫生工作受到国务院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在徐州卫生事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
睢宁县卫生工作靠什么赢得了社会满意、病人满意、政府满意?徐州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对当前医药体制改革起到哪些示范作用?“睢宁模式”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寻找到最真实的答案。
背景回顾:2009年7月,睢宁县卫生局为落实县委、县政府“树起改善民生的标杆”动员,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提出“大干六十天,办好四件事”,在全县掀起了一场以乡镇卫生院为主战场的“革命”。 |
谈到一年多年的那场涉及全县卫生系统、引起社会强烈震动的行动,睢宁县卫生局局长陈正文深有体会,感同深受。
他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其核心问题之一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县级卫生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医改政策,切实缓解农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乡镇卫生院是农村3级卫生服务网中的枢纽,承担着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工作和附近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可以说,卫生工作能否做好,关键看农村卫生;农村卫生能否做好,关键看乡镇卫生院。
通过认真调研,睢宁县卫生局将工作重点瞄准了乡镇卫生院。
会议确定的思路非常明确,让在场的人很受鼓舞,充满激情:在实施“突破睢宁”战略中,卫生系统要努力探索、大胆创新,结合县情真抓实干,围绕医改五项重点,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以患者、患者亲属、社会三满意为准则。要敢于担当,勤于工作,勇于奉献,善于落实,以“大干六十天,办好四件事”为切入点,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治乡镇卫生院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解决病人如厕难、住院难、输液难、吃饭难的“四难”问题。要通过集中整治乡镇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彻底改变基层卫生院脏乱差现状,甩掉几十年来“卫生院里不卫生”的帽子。
“四件事”件件贴近民心、贴近实际。这场“民生行动”使睢宁乡镇卫生院整体环境、精神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让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颤变。 |
只有对群众有感情,才能对工作有热情和激情,才能真抓实干,真正解决群众最实际的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卫生工作的核心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脱离了这个宗旨,卫生工作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方向。医疗卫生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时刻牢记人民群众利益至上,始终带着对广大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府满意,让社会认可,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在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睢宁县卫生局决定从四点着手,狠抓落实:
一是整治病房环境,为群众提供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以前,群众小病硬撑着,大病进县里、市里的医院,很少有人愿意到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群众嫌这里的条件太差,“哪像个医院”?整治过程中,该县提出:病房是住院病人的“家”,要让病人住院治疗时有“家”的感觉。为此,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对病房的墙壁、地面重新粉刷打扫,门窗新换了纱网等防蚊防蝇设施,整个房间整洁明亮,比家里都干净。每个病房还添置了电视机、空调、饮水机和衣橱等设备。
睢宁双沟卫生院采访时,记者遇到一位来自邻省安徽的农民妇女正等待生产。她婆婆说:“这里干净卫生,条件好。俺村离这里很近,虽然不是一个省,回去不能报销,俺也乐意到这儿来” 。
二是整治门诊输液室,让看病就医过程更舒适。
各卫生院门诊输液室均添置空调、电视、饮水机、手抽纸、健康教育资料,让病人看病时能看到健康教育知识。许多乡镇卫生院还将输液室分为成人区和儿童区,避免相互干扰,减少交叉感染。参照发达地区的设计理念,对儿童输液室进行人性化设计,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的心理压力。
三是创新思路,建造“病员加工灶”,解决病人住院时的吃饭问题。
农村卫生院不像市级大医院,没有设立病员食堂。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病人“吃饭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各卫生院均开办了“病员加工灶”自助食堂,专门配备了微波炉、电磁炉以及厨房设备,有专人管理,加工灶24小时开放,病人自带食品随时可以加工,既节约又方便、卫生。
四是整治厕所,解决农村如厕难。
要求各乡镇卫生院把所有的旱厕全部改成水冲式厕所;病房没有厕所的,宁愿少放两张病床,也要配有厕所,彻底解决患者如厕难。目前,乡镇卫生院不仅解决了病房水冲式厕所问题,而且医院内的厕所已成为邻近一条街老百姓的公用厕所,广大群众此赞誉有加,说:“来这里上厕所也是一种享受”。
小举措带来大变化:睢县乡镇卫生院已成为农村群众看病就医最方便、最放心的地方。仅2009年当年,全县年住院病人5.4万人中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就达到2.9万人,占总数的5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92个县区中排名第20位。 |
一是病人流向更趋合理。统计显示,2009年,全县住院病人54360人,其中在乡镇卫生院住院28560人,占住院总人数的52.5%,超过了44%的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95个县区中排名第20位。在县级医院住院15690人,占住院总人数的28.9%,县、镇合计住院人数达到81.4%。
今年1-11月份,县镇两级住院人数达到78.90 %,其中乡镇卫生院44.75 %(新农合政策调整所致)、县级医院34.15%,市级医院及市外转诊的病人达到21.10%,一举扭转了多年来参合群众大病小病都要挤到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二是医院满意度明显提高。开展活动以来,睢宁县乡镇卫生院、未发生任何投诉、医疗纠纷,群众对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广大患者对乡镇卫生院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秩序的满意率达到100%。
三是激活了乡镇卫生院的生机与活力,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这项活动让百姓看病时更加信赖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激发了生机与活力。以双沟卫生院为例,2008年,医院就诊人次6万多,2009年12万人,2010年达到16万人次,一年多翻了近三番。病人多了,医院的效益自然水涨船高。
四是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为了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睢宁县结合市卫生局“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积极搭桥引线,帮各卫生院“借船出海”。如县人民医院成为省人民医院的定点支持单位,县中医院得到省中医院的对口帮扶,双沟卫生院与徐州市一院和四院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以精神病专科为特色的高作卫生院与徐州市精神病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协议等等。这些上级医院定期选派专家前来坐诊,既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诊疗水平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得到了大城市专家的优质服务。
五是其成功的实践,将对全国乡镇卫生建设与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睢宁属于欠发达地区。但这样一个县里,每年有52%的农村病人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奇迹;而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群众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更是个奇迹,对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
最近一年多,全国有二三十个县区的卫生局同行来睢宁学习取经。几位外地来睢宁考察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的同行惊叹:“坦率地说,在这个县的乡镇,已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睢宁模式”已在全市卫生系统推广。徐州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已发生巨大变化。睢宁乡镇卫生院改革所带来的启示,将为徐州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睢宁的成功实践始终得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早在
为全面推广睢宁县的经验,促进全市乡镇卫生院整体水平,市卫生局于
今年1月7日,全市卫生工作现场会在睢宁召开,市卫生局局长吴宪提出,在全市农村推广睢宁模式,掀起学习高潮。
近年来,各县(市)、区先后组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乡镇卫生院院长到睢宁县参观学习,许多乡镇卫生院也组织卫生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到睢宁县参观学习。各地在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实际,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沛县开展 “大干六十天,办好五件事”、“亲情关怀面对面,健康服务零距离”活动。结合本地区卫生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各卫生院对门诊输液室、病房、水冲厕所、病员加工灶和院内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打包式一举解决了卫生院多年来脏、乱、差,卫生院不卫生的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赢得了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将活动成果保持下去,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更好的为群众健康当好守门人。每个医疗单位还设立党员健康服务热线,为广大患者提供一对一、零距离的优质服务。同时,结合市卫生局“争创人民满意医疗卫生服务窗口”、“争做人民满意医疗卫生工作者”活动,启动评选沛县首届“人民满意医院”和“人民满意医生”活动,促进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新沂市在学习活动中,强化基层卫生管理,镇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沂市卫生局,结合起来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重点抓好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了全市20多个卫生院的设备配置,改造和新建300多个村卫生室,并进一步强化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巩固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地位,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实现了“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新型就医格局,让群众不出户、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贾汪区开展“三净两优一满意”活动。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开展“三净两优一满意” (医院环境净、卫生室环境净、医务人员心灵净;向群众提供优良技术、优质服务;让患者满意) 创建活动。各医疗卫生机构从方便患者生活方面入手,着力解决患者吃饭难、入厕难、洗澡难等问题,据统计,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建设病员加工灶、改建水冲式厕所、添置座椅扶手等便民服务设施。
我市铜山、丰县、邳州等县(市)区结合“争优创先”活动、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创建、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搞好乡镇卫生院内外环境整治,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美的就医环境,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了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全市农村卫生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保障水平、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群众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又建成7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和26个市级示范乡镇卫生院,铜山县通过了省级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评审。
镜头里面有民生,镜头里面是民意。日前,本报记者到睢宁实地采访,现场采访的一组组镜头,真实再现了睢宁乡镇卫生院的巨变,也折射出徐州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坚定步伐与踏实决心! |
采访镜头之一:卫生院住院病房的灯第一次亮了!
从那时起,到这里住院的病人慢慢的从一两个,到二三十个。到当年底,医院的办公室都腾出来,给住院病人用了。
采访镜头之二:温暖的乡镇卫生院输液室
元月7日上午10点多,一个寒冷的上午。记者刚走进高作卫生院门诊输液室,一股温暖、温馨的气息就迎面扑来:输液室里安置了立式空调,为了方便挂水,一些人很方便地脱掉了厚重的棉衣。整个房间地面整洁、窗明几净、环境舒适、温暖如春。让人倍感温情的是:考虑到冬天寒冷,医院还在本来就很舒服的输液椅上套上了厚厚的棉布靠垫。一位朴实的农村女性说“以前这里打水时怕冷,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现在好了,跟咱镇卫生院跟城里的医院一样暖和、舒服。”
当天下午两点多,记者在在双沟卫生院的输液室里,也看到同样的情景、同样的关怀。
采访镜头之三:病工加工灶,极大地方便了住院病人的就餐
元月7日11点多,记者在高作卫生院采访时,正值人们做饭的高峰时节。一楼“病员加工灶”里,几位农村大嫂正在忙着做饭。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告诉我们:“老头子胃不好,住院五六天了,昨晚说想吃排骨,我早上买来,在这里炖几块,中午给他吃。”
一个正用电磁炉下面条的女性说:“我爸爸前天刚住院,也是胃不好。医生说吃点助消化的食物。煮点面条好消化。”
当问起这个加工灶好不好时,两位女性几乎异口同声:“太好啦、太好啦!这里锅碗瓢盆全都有,炉子一打开就很旺,想吃什么做什么,比家做还方便。”
采访镜头之四:卫生院的厕所成一景
以前,许多到农村去的城市人最害怕进的,就是厕所了。采访中,记者听到许多关于厕所的细节和故事:
“现在乡镇卫生院的环境好了,厕所也干净卫生。过去上厕所得捂着鼻子进去、捂着鼻子出来。现在厕所是冲水式,一天打扫好多遍,比街上有些饭店的厕所都干净。病房的厕所更好,非常干净,跟市里、县里的一样”。住在高作镇二楼病房的陈大爷说。
采访时听到一位病人家属讲了一个关于厕所的笑话:“我大伯每次来医院看我爸时,临走都得上趟厕所,说这里条件好,回去见不到那么好的厕所了”。
目前,睢宁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水冲式厕所,彻底变化了农村卫生院里不卫生的旧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