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无偿献血应对“血荒”。10月31日,北京大学校园内,刚满18岁的学生韩旭测量血压准备献血。
伴 随 我 国 医 疗 卫 生 事 业 的 发展,临床用血量正急速上升,年均增长率超过10%。与之对应,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而世界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献血率分别是4.54%和1.01%。这对1998年即开始推行无偿献血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尴尬的现实。
“昆明遭十年来最严重血荒,病人做手术须自行找血”、“北京血库存量仅为正常值一半,献血旺季现血荒”、“太原血液库存量低于警戒线,仅够维持2至3天”、“南京血荒10个月,医院呼吁推广自体输血”……进入10月份以来,这样的新闻标题充斥在各个媒体上,一场从昆明、青岛等地爆发的血荒逐渐蔓延至全国。
尽管近期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卫生部门的呼吁,义务献血者积极性稍有增强,但血荒引发的思考还在继续。有关卫生、法律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愿无偿献血制度仍然是各国供血制度的最佳选择,这种制度要在我国长效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些机制设计上的有益补充。
无偿献血在中国“水土不服”
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
据中山大学医学人类学博士余成普介绍,出于血液的安全性和效率考虑,只有自愿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诚信方面才能得到保障。1978年后,我国曾实行了一段时间“义务献血制度”,由国家制定用血指标,层层下发到达每个单位,变成符合献血条件的职工必须完成的献血任务。再后来,因为个人和单位的关系越来越疏离,义务献血的献血量变得越来越少。上世纪90年代,中原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有偿献血,但在河南、安徽等地因为买卖血浆出现了乙肝、艾滋病等。在这样的背景下,1997年《献血法》出台,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上世纪3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联合建议和提倡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和公民免费用血。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很多国家如德国、日本、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从过去的有偿献血,逐步向无偿献血过渡,最终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和免费用血。
《百科知识》杂志副主编张田勘认为,“无偿 献 血 , 免 费 用 血 ” 这 一 目 标 是 符 合 社 会 伦 理的。无论是生物学的共生原则,还是人类社会的互利互惠和共赢学说,其基本依据是,在一个群居 的 社 会 , 与 人 方 便 就 是 自 己 方 便 。 “ 无 偿 献血,免费用血”就是这些理念和行为准则的最好体现。余成普表示,国外几十年的实践和我国十几年的自愿献血实践表明,自愿无偿献血是可以满足合理的临床用血需求的。
余成普表示,正常情况下,血液的库存量大约是日用血量的5至15倍,不到这个倍数就算血荒了。前些年,部分城市也曾出现血荒或血液短缺,但今年由于血液短缺持续时间长、波及城市广等原因,受到了媒体的特别关注。“要做到中国所有城市都不出现血液短缺,还有一段路要走。”
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临床用血量正急速上升,年均增长率超过10%。与之对应,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 .84%。而世界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献血率分别是4 .54%和1 .01%。这对1998年即开始推行无偿献血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尴尬的现实。今日的血荒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这种被世界各国都成功采用的供血制度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
应急措施催生“血托”短期宣传难解远虑
血荒导致“血托”这条通道难以关闭
根据媒体报道,为应对近期供血量出现的紧缺,血液中心和各大医院鼓励患者自行组织亲属献血,用“家庭互助”的方式满足用血需求。但是,亲属关系的辨别成为这种“互助方式”最大的漏洞。这一举措一经出台,马上被“血托”利用,他们抓住患者家属急于用血动手术的心理,通过联系患者家属并向家属要高价,同时低价找来献血者,从中赚取高额差价。医院则对这种现象睁只眼闭只眼。
一位医院院长对媒体说,自从开了“家庭互助献血”的口子,现在每天都有二三十个“血头”在医院各病房间流窜,甚至有部分医生与“血头”关系紧密,为其提供急需用血的患者名单。虽然有些医院表示不接受“家庭互助献血”,但实际上很少有医院能够做到,因为急迫缺血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导致这条漏洞百出的通道难以关闭。
余成普说,每次血荒一发生,电视台、报纸就开始呼吁大家踊跃献血。但这种短期行为肯定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供血危机,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救济措施起到有限的作用。对普通群众而言,一味地强调“人心”“觉悟”“奉献精神”,将献血不够踊跃的原因归咎于缺乏“道义”,显然是错误的。
严重依赖学生农民工 公务员献血比例低
日本法律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
医学人类学博士余成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国家的血液供应也会有起伏,但不像中国起伏这么大,一个很大原因在于中国献血者的人群结构与西方国家不同。比如,在美国,献血的主力是公司职员。而在中国,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学生放假时,就容易出现血荒。
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认为,无偿献血的来源还有待进一步发掘。我们分析往年昆明市无偿献血的统计报表发现,昆明市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非常小,仅占全年无偿献血人数的0.92%,医务人员的比率也仅有1.2%,而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了90%。
10月2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走进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献血室,成为公务员无偿献血的表率。专家认为,政要名人积极参加献血活动,其社会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有些国家和地区,政府职员每年都带头定期献血,像我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后100余次无偿献血,献血量达4万多毫升。日本在1964年作出了《关于推动无偿献血的决定》,以法律形式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都、道、府、县官员每年要献血一次。早在1973年就依靠无偿献血保证了全部临床医疗用血的日本,其做法无疑值得借鉴。
法律界人士邓俊明建议,我国需要建立对无偿献血的激励与保障制度。倡导领导干部积极带头无偿献血,有必要将无偿献血纳入公务员年终考核范围,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无偿献血的保障制度。不然仅凭高校大学生单薄的力量很难有效缓解血荒与保障供血安全。
献血容易用血难 繁琐环节应简化
专家建议,献血证应像社保卡一样联网通用
尽管我国的《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3倍的血液,但是,献血者及其家人在需用血液的过程之烦琐、操作之不便,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最终还是有偿用血。例如,公民献血后免费用血,需要先在医院交付血费,然后到医院办公室开证明,再找经治医生签字,最后还得拿上自己的身份证、病历、手术通知、无偿献血证等到卫生局盖章,最后到血站办理退款。即使这些流程都顺利,还要祈祷经办人都在,否则就会跑无数趟路却难以获得使用血液的费用。
据悉,目前全国各地采血机构发放的献血证,只能在献血证发放所在地有效,一旦献血者用血报销需到献血证发放所在地报销,用血者因考虑到往返途中的交通费用,不得不放弃用血的报销,有些地方甚至要病人到场才给以报销。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在《献血法》中规定献血证像社保卡一样全国联网通用,一旦用血后,无论在何地凭献血证及能确认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和医疗机构出具的用血单据都准予报销。
严查合理用血率 推自体输血技术
全国临床不合理用血达50%以上
要解决血荒,除了“开源”,还应“节流”。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从医学领域来看,输血的合理剂量一直没有严格的标准和适用范围,在医院不合理输血的现象屡见不鲜。据报道,2009年,四川省针对199家二级医院和16家三级医院合理用血情况的调查显示,不合理用血情况普遍达到20%~30%,在对有关输血知识的调查中,370位二级医院临床医生只有67%的正确率,160位三级医院临床医生的正确率为73%。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临床不合理用血达50%以上。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医疗专家表示,推广合理用血的理念势在必行,如更多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合理使用代血浆产品等办法,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合理用血,同时也能减少输血的副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机会。据介绍,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南京市血液中心傅强副主任表示,医疗机构临床通过科学用血可以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自身输血率。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要求,二、三级医院自体输血必须达15%。据悉,今年以来,南京市第一医院输血科已经进行了300多例自体血回输。
目前,在发达国家,自体输血已占输血总量的20%-40%,澳大利亚和美国占80%-90%。有研究发现,如果自体输血技术能全面推开,至少可减少医院1/3的异体血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