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及近期楚州霍乱疫情通报

     2010年8月1日0时至8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11600例,死亡38人;本月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登革热、炭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16种甲、乙类传染病有病例报告。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梅毒、肝炎、痢疾、淋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7.21%。报告死亡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占报告死亡总数的94.74%。

  7—8月,全省共报告霍乱3例,其中O139群霍乱2例、O1群小川型霍乱1例,患者均已治愈。9月2日起,淮安市楚州区一中学出现霍乱疫情,截至9日12时,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4例、临床诊断病例15例、带菌者1例。2日晚开始,该校陆续有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当地接诊医疗机构将情况通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初步判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并立即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同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6日晚,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确定为霍乱疫情。目前,所有患者经积极救治,临床症状已好转,无危重病例。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疫情在我省已沉寂多年,最近的一次流行出现于1994—1995年。该起疫情提示,我省可能将进入新一轮小川型霍乱流行周期,需加强监测预警。

  另外,近日新闻媒体报道的无形体病,我省2005年即制定了监测方案,开展了相关监测和研究,今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规范其名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发现病原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或者新型布尼亚病毒。截至今年9月9日,全省共报告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3例,其中4例来自外省,共死亡4例(外省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