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发“人群健康状况白皮书” :人均期望寿命:男78.63岁,女82.37岁

     5月13日,北京首次发布《北京市2009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首次编发的“人群健康状况白皮书”。《报告》显示,反映居民基本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在北京市户籍居民中,期望寿命2009年已达到80.47岁(其中男性78.63岁,女性82.37岁),较全国平均水平高7岁,与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持平;婴幼儿死亡率2009年为3.49%。,比上年下降了5.68%;孕产妇死亡率为14.55/10万,比上年下降了21.44%。卫生部门表示,北京市“人群健康状况白皮书”今后将每年发布一次。

  恶性肿瘤成首位死因

  《报告》显示,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主要死因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3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占全部死亡的73.06%。据介绍,恶性肿瘤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3年成为户籍人口的首位死因。2009年,肺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列恶性肿瘤死亡的前3位。

  郊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接近城区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5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北京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8.7%,郊区居民为8.4%。

  在口腔疾病方面,北京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8.59%,龋均(平均一个人患龋牙数)为2.57颗。与全国5岁儿童患龋情况比较,患龋率、龋均低于全国水平。北京市12岁人群恒牙患龋率为26.39%,龋均为0.47颗。

  传统传染病得到较好控制

  《报告》显示,2009年,北京市甲乙丙三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813.71/10万,比上年下降0.93%(除甲型H1N1流感之外)。2009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下降17.54%。其中,甲肝与未分型肝炎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43.71%和37.12%;乙肝下降19.34%,丙肝下降5.98%,戊肝下降10.28%。在各种疾病的死因顺位中,传染病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位下降到现在的第十位。

  专家认为,这说明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对人们的损害在减小。

  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应引起重视

  在精神疾患方面的调查中,2009年,全市各相关医疗机构按照《北京市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重性精神疾患,共上报7711例,其中新诊断5851例,复发病例1860例。在年龄分布上,新发和复发重性精神疾病在20岁~60岁为高发年龄段。2009年,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新诊断病例156例,排在重性精神疾病第四位,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视力保护应从早期抓起

  《报告》显示,在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方面,2008~2009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09%,比2007~2008学年度上升了2.13个百分点。2008年9月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已达到36.28%。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

  2008~2009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9.51%,比2007~2008学年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