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母亲节,在广东地区,一些准妈妈选择当天为“吉日”剖腹产子。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剖腹产率正在逐年上升,全国平均剖腹产率接近50%,个别医院甚至超过了80%,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的上限,同时也高于我国一些省市“剖腹产率低于25%”的技术要求。
究其原因,一些产妇的错误观念、医院方面的某些倾向性,推动了剖腹产率的不正常攀升。
剖腹产手术对母婴健康有隐忧
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说,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国剖腹产率高达46.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
广东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蔡坚指出,长期的医学观察发现,不经过产道挤压的新生儿,通常以后的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弱,脾气比较容易急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患多动症及自闭症几率比较高,医学上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症”。在生理上,2%到3%的剖腹产新生儿肺呼吸系统不那么好,日后容易患哮喘。
对于产妇来说,多次剖腹产的风险更大。蔡坚说:“手术都有创伤,剖腹产手术容易在子宫切口处形成‘憩室’,日后胚胎容易在憩室着床导致子宫破裂、出血,以后人工流产等关乎子宫的操作风险将会提高,即使3年后再怀孕,子宫也容易破裂;另外,由于机体内部环境改变,可能使肠管粘连等,威胁产后妇女的健康。”
所谓新观念影响产妇选择
医疗专家指出,客观上讲,近几年来,“婴儿不能耐受阴道分娩”的剖腹产指征有所增加。诸如糖尿病等患者增多,这类妇女可以怀孕,但不能耐受阴道分娩;城市孕妇营养普遍比较好,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肚子里的孩子太大;大城市35岁以上高龄产妇增多等,这是必须剖腹产的医学指征。
除了上述因素,越来越多的社会因素正在成为剖腹产的背后“推手”。一是产妇所谓的新观念;二是迷信某些出生日期;三是医院方面的因素。
一位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指出:“面对日益紧张的床位以及排队入院的产妇,一些医疗资源有限的医院,往往倾向于为产妇实施剖腹产。”
另据了解,一些医疗设备的诊断,如B超发现产妇“羊水过少”,一些胎心监护仪过度监测,也增加了准妈妈的担忧。由于家属过度关注、医生警惕性过高,把生产过程中一些本来可以忽略的小异常过度放大,也导致了剖腹产率上升。
自然分娩应该是产妇首选
几乎每一位产科专家都认为,对于大多数产妇来说,自然分娩是首选,产妇子宫的挤压、收缩,不仅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且对于产妇的体能恢复、哺乳等都有好处。
蔡坚说:“实际上,剖腹产只是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儿需要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
与剖腹产相比,自然分娩的伤害小,没有麻醉意外,没有子宫腹壁的伤口,产后经短时的休息后感到活动轻松自如,方便照顾宝宝,不因伤口的疼痛和禁食影响乳汁的分泌,更不需静脉输液等治疗限制活动,对尽早恢复体形有好处。“其实顺产没有想象中的痛。”刚产下新生儿的广州人黄素云说,“当护士把大声啼哭的孩子抱到眼前时,做妈妈的巨大幸福感掩盖了所有的疼痛。”据新华社
我省剖腹产率不足三成
与其他地区剖腹产率节节上升相反,我省去年开始实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后,农村孕产妇剖腹产率降至25%,全省剖腹产率低于30%。
据省卫生厅妇社处处长孙振霖介绍,我省采取两种方式降低剖腹产率:首先是对某地区(如县、市)进行整体指标考核,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积极引导孕妇采取自然分娩;其次,我省去年开始实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通过补助资金的方式约束医疗机构,在农村孕妇得到补助实惠的同时,降低农村孕妇剖腹产率。比如,按照相关规定,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时,一些基本费用可免除,由省卫生厅相关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助,由于自然分娩的补助金额可基本满足农村孕妇分娩费用,剖腹产分娩则需自己承担一小部分,多数农村孕产妇考虑经济原因,倾向选择自然分娩;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剖腹产率如果较高,相关部门在划拨补助资金时会予以“惩罚性”减少。
据了解,我省孕产妇中,三分之二为农村孕产妇。去年5月我省实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以来,农村孕产妇剖腹产率降低3%,降至25%,全省剖腹产率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