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心血管病并不是越低越好

    本报讯  (实习记者刘  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诸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降得越低越好”的理念曾盛极一时。然而,在近日召开的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专家表示,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须适度。

  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教授说,以他所在的医院为例,2009年心导管手术数量突破1万例,心血管疾病相关门诊量超过33万人次,心血管病来势汹汹。但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并非降得越低越好。据介绍,近期在美国心脏病年会上公布的ACCORD研究结果显示,在中老年糖尿病且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的患者中,联合用三四种药物把收缩压降到120毫米汞柱以下者,与收缩压仅降至140毫米汞柱以下者相比,并没有明显获益;合用两种降脂药物也未明显减少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过于严格地控制血糖甚至还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同期公布的INVEST研究结果也证实,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30毫米汞柱以下时,死亡风险增加,不良反应增多。

  专家强调,为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而一味强调危险因素“降得越低越好”的做法,不应成为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旋律。应坚持心血管病管理“尽早”、“综合”、“适度”等原则,科学关注危险因素防控,着眼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实现患者的长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