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何 权:弘扬国医大师精神风范 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朱良春、周仲瑛、徐景藩3位“国医大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桃李芬芳,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老一辈中医药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

    一是献身中医、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3位“国医大师”对中医药事业无限忠诚,几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耄耋之年仍坚持开展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中医药事业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二是关爱患者、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3位“国医大师”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竭尽全力消除患者病痛,还健康于病榻,挽生命于垂危,书写了医学仁术的优秀篇章。三是严谨笃学、追求卓越的治学态度。3位“国医大师”潜心学习前人的学术思想,准确把握中医药学发展趋势,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埋头钻研,博采众长,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四是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大师风范。3位“国医大师”以医学大家的博大胸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将自己的学术精华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悉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药骨干人才。3位“国医大师”的精神风范是我省卫生系统的宝贵财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工作者要以“国医大师”的高尚医德为追求、精湛医术为目标,坚定信念,修德敬业,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表彰“国医大师”,弘扬大师们的崇高精神,目的是为了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当前我省中医药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医药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省中医药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加强对中医药特殊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制定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推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切实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公立中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投入补偿机制、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和分配机制。

  二、加快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特色优势,同时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大力加强对古典医籍文献、历代医家医案、传统制药技术经验等的整理和研究,深入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设立“国医大师”工作室和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和传承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做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坚持医、产、学、研紧密结合,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全力突破,形成一批新技术、新方法。

  三、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的“三名”战略,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整体水平。坚持以临床为核心,着力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和药物研制,努力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牢牢把握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推动中医院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进一步改进中医药院校教育,完善师承教育制度,健全继续教育网络,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对“国医大师”成长历程的研究和借鉴,造就更多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医药领军人才,构建我省中医药人才高地。发挥名老中医作用,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培养新一代名中医。加快提高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的医疗技术水平,加大城乡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学习宣传“国医大师”的高尚医德医风,牢固树立“无德不为医”的执业理念,做到以德为先、德艺双馨。

  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依托中医药教育和医疗机构设立中医博物馆、名医馆,努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强化中医医疗机构的文化建设,在办院理念、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行为形象、诊疗活动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深入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活动,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享受中医药。

  六、努力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中医药工作政策,依法切实履行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职责,促进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财政性经费原则上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加强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