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局让院长体验普通患者就医的一天

        “原来以为自己在医院摸爬滚打多年,对医院的流程、业务等都很熟悉,没想到换位体验当了一回患者,才切切实实感受到患者看病有多难。”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晨如是说。7月20日,在北京市卫生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参加过“医院院长当一天患者”活动的多位医院院长都有类似的感叹。

  “漫长”又“短暂”的看病过程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清晨5时就坐上公交车向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出发。到了医院门诊大厅,他看到挂号窗口前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他足足等了2个小时,挂号窗口才打开。据他观察,前面等候挂号的人有的为挂到专家号而兴奋,也有的因为没挂到专家号沮丧地离开,还有人和窗口挂号人员争执起来……轮到他挂号时,知名专家号已经挂满,只好挂了普通号。拿到挂好的号来到分诊台,杨甫德才发现在这里等候的人更多。大约等了3个小时,直到中午12时,杨甫德才走进了诊室。医生询问了他为什么失眠,吃过什么药等。整个看病时间不到20分钟。

  “这次看病旅程可以说‘漫长’而又‘短暂’。”杨甫德告诉记者,说“漫长”是因为从他排队挂号到离开医院共用了6个多小时,说“短暂”是因为医生给他看病的时间只有20分钟。这么算下来,看病时间仅占整个就诊过程的4.9%,95.1%的时间则用来排队等待。

  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张兆光“当患者”的过程也很“漫长”。近日,他以一名普通患者的身份到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尽管挂号之前就对这家医院挂号的难度有所耳闻,但早晨7时多到该院一看,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张兆光说,早晨7时20分,他准备挂内分泌科的号,但进入医院门诊楼一层,竟然没找到挂号的地方。好不容易按照工作人员指引找到了挂号处,仔细一看发现,除了骨科、内科少数几个专业外,其他科的号都已经挂完。为了完成“体验作业”,只好改挂了骨科号。9时40分,他才进了诊室。张兆光这次看病总共排队4次,其中挂号、拿药、检查至少花费了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而直接看病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

  体验过后抓细节

  院长们在座谈会上提出,通过体验发现,挂号难、等候时间长、与医生接触时间短、停车难等服务环节不完善,是患者的心头之痛。

  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说,一位同事开车带他到北京某医院看病,他从建卡挂号到看完病,花了2个多小时。从医院出来的时候,他的同事刚刚轮到车位。北京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许绍发到北京某医院看眼科,因为一直找不到停车位,只好把车停到了离医院很远的地方。

  除此之外,医院标识不清、科室设置分散、服务态度冷淡等,也让暗访的院长们体会很深。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顾平看到,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医生技术水平不高、诊室不用排队但服务态度差等现象,有的医护人员甚至一边打手机,一边为患者抽血。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建议医院应极大改善老年人看病的流程。

  院长们经过一天的切身体验,对就诊流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并结合本院情况进行了改进。例如,北京妇产医院开放临近朝阳体育馆的停车场,首都儿科研究所改用循环停车场,为自驾车患者提供了方便;北京口腔医院开展了人性化的导医服务;北京儿童医院针对儿童体质弱、情绪波动大的特点,通过铺设地毯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通过增加娱乐设施来减轻患儿压力;北京天坛医院推行分时就诊,对病人进行分流以缩短候诊时间。

  针对医患矛盾,王辰等提出,应该疏导患者情绪,提倡医护人员与患者换位思考,医生应与患者多沟通。针对普遍存在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院长们提出,要集中力量扩张优质资源,培养优秀人才,从源头上解决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举办此次活动之前曾经有几个担心。其一,院长们可能会走过场;其二,院长们会认为“这点事”自己都知道。实际结果恰恰相反。参加活动的19位院长最终都用心体验,交上了高质量的报告,并结合医院实际,很快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看病提供了更多方便。换位体验最根本的用意是,让院长们意识到,在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重视从细节和服务质量改起是多么重要。


  短评

  短暂体验当催生长效机制

  “医生当一天普通患者”的活动经常见诸报端,这些活动确实让医生理解了患者的辛苦,在工作中换位思考,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但是,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单靠医生的努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医院建立起完整的体制、机制。这次北京市让院长当一天患者,算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院长换位体验,对患者求医的艰辛有了切肤之痛。他们的感慨很多,思考也很深。有的院长在体验之后,很快就在自己的医院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改进。这些当然很好。但是作为患者,大家对医院的期待还远不止于细节的完善,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制度,缓解看病难题。比如,能不能部分实现预约挂号制度,让患者少一些无谓的奔波。再比如,能不能建立分时候诊制度,让患者少一些无效的等待。当然,这些机制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院长能够积极推动,相信医院还是有办法逐渐解决的。

  院长当一天患者,体验到的艰难毕竟是很有限的,希望他们举一反三,在自己的医院里多转转、多看看,并广开言路,找出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其他不便,一并解决。希望下一次院长们当患者时,就医已经不再如此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