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真情:一个15年的承诺

 

        李连东双腿重度残疾,生活起居都要妻子照料,15年来靠开三轮车挣钱艰难度日。妻子年复一年无怨无悔照顾丈夫,积劳成疾。如果有人问:这样一个家庭,为什么能够挣扎着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会告诉你,是一个医生的承诺,激起了他们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勇气。

  前不久,李连东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能重新站起来走路,真是太好了!”这是住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三科病房的李连东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李连东今年59岁,15年前因为双侧髋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而导致双腿重度残疾,臀部以下基本瘫痪。当时他也是来到合肥市一院求治,接诊的黄彰当时还是名普通的医生。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医学界对李连东的病束手无策。但是黄彰鼓励他:“不要灰心,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一定把你的病治好。”

  李连东记住了黄医生的话。他说自己如果在床上躺着肯定就废了,他坚持要去求职,最后开起了三轮车,赚点家用。李连东说,一天下来,屁股以下都像针刺一样疼。但想到黄医生的话就忘了疼痛,他想自己的腿肯定有救。

  今年年初,李连东再次找到黄彰时,黄彰已经是合肥市一院骨三科的主任了。两人说起15年前的约定,都感慨万千。在这期间,黄彰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悉心钻研技术,已经成为当地关节置换的专家。在对李连东进行全面检查后,黄彰有些担心了,因为李连东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这像拦路虎一样阻碍了手术的进行。“为了让他站起来,我冒风险也要兑现承诺。”

  黄彰毅然走上了手术台。手术前,李连东鼓励黄彰:“就是我从手术台上下不来,我也感激你!”两人握着手相视一笑。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宣告成功。

  其中有个插曲。本来为了安全起见,黄彰准备先为李连东做一侧的关节置换,过一段时间再做另外一侧。但是在做完一侧关节置换后,黄彰发现出血并不多,于是当机立断继续做另一侧置换,而且也成功了。这既为李连东减轻了痛苦,也节约了一大笔开支。手术花了8.2万元,其中医保支付了4.3万元。

  现在,李连东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李连东说,不知道该怎样感谢黄医生,只能把这个承诺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

短评
  信任+理解=医患和谐

  谁说医生和患者是天生的冤家对头?谁说医生和患者是相互提防的对手?李连东和黄彰医生15年的约定和承诺,就演绎了一曲动人的医患真情之歌:医生和患者是朋友,是相互信任、相互依托,谁也离不开谁的亲人!

  当初,黄彰对李连东的承诺也许就是一个医生对病人的安慰,但是患者李连东没有忘,医生黄彰同样没有忘。15年的承诺支撑起一个重症患者的信念,也激起了一名医生刻苦钻研业务的动力。

  在李连东和黄医生故事的背后,首先是信任。即便是15年前医学技术还不足以治好自己病的时候,李连东也愿意把自己痊愈的希望和健康托付给医生;而面对一个耐心等待自己15年的患者,即便是要承担医疗风险,医生也愿意尽力担当。

  故事的背后还有理解。15年前黄医生治不好病,李连东理解,并且信守承诺顽强等待了15年;黄医生理解李连东15年疾病的巨大痛楚,冒着风险为他手术,甚至冒着风险同时置换两个髋关节,为的就是帮李连东减轻痛苦、省一点钱。手术前李连东的话,更是令黄医生倾全力投身手术,终于使手术圆满成功。

  在医患关系还不和谐,医患矛盾仍然很多的今天,这段医患之间感人的故事,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