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医改”意见  遭网友质疑

  征求“医改”意见不应“守株待兔”

  截至11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共收到了各类反馈意见35260条。从总体评价看,超过90%的群众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11月17日中国政府网)。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有人直言:“我就是那剩下的一成”;有人困惑:“不是都说‘看不懂’吗?怎么又都‘积极评价’呢?”……不认同“超九成民众给予积极评价”的网友肯定超过了九成。反差为何如此之大?

  其实,“超过90%的群众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建议”这句话本身就暗藏了玄机——这种把“评价”和“建议”混在一起的说法使90%充满了弹性:既然是征求意见,去信者一般都要提建议,而建议本身就是“积极”的;如果建议者超过80%,而积极评价者也有10%,那么“积极评价和建议”可不就超过90%了吗?

  不过,此次征询总结所暴露出的最大问题还不是表达方式上的“春秋笔法”,而在于意见收集上的“守株待兔”。此次活动收到的各类反馈意见只有35260条,医改涉及每位公民,而中国拥有十几亿之众,区区3万多条意见能真实地反映民意吗?实际上,各类媒体以及街头巷尾的意见俯拾皆是,仅在网上就可以收集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在活动结束的总结和通报中却没有相关反应,又是为何?

  定点发送的意见是民意,媒体上的文章或网上留言也是民意。民意具有广泛性,征求民意的手段也应该丰富多样。组织者如果真想了解群众的意见,就不宜坐地不动被动“接收”,而要主动去“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