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余加席获得了市卫生部门“优秀党员”称号,并在表彰大会上作了发言。而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又是前一时期参加四川地震救灾工作的防疫工作者,因此记者准备为他做一个专访,但是在采访余加席时,他没有过多地介绍自己的情况,而是时刻提到与他共同战斗在四川灾区的同事们,时刻强调团队精神,他说,我获得的荣誉不是一个人的,它是团队的。这让记者看到了一个卫生部门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也看到了赴四川救灾的防疫工作者的团队形象。
舍小家 顾大家 共产党人义不容辞
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汶川,无数人的心随着汶川在跳动、在颤抖、在流血。灾情就是急令,就是命令,就是号令,就是共产党员最响亮的冲锋号!
余加席作为长期工作在卫生防疫战线的党员干部,又是市十次党代会代表,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危难时刻就是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英勇战斗的时刻,他再也坐不住了,必须马上到前线去。5月14日余加席向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提出了赴川抗灾申请,立即得到了批准。5月19日他终于接到了出发的指令,作为江苏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6队队长,率10名队员赴川救灾。
出发前,市疾控中心党员、救援队队员薛诚同志家里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正生病发烧,爱人出差在外,只有刚从老家来徐不久的老母亲一人在家,老母亲做完肝癌切除手术还不到一年;共产党员苗升浩同志的儿子,还没满月,年迈的母亲患脑中风,半个月前才刚刚出院;而余加席的孩子即将参加中考,需有人关照、辅导,妻子久病体弱不但没照顾,还要操持一切家务。面对家庭的种种困难,作为共产党员没有一个人表现出半点犹豫。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灾区人民在受难,祖国在召唤,我们就应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到灾区最需要的地方去。灾区卫生防疫任务重,自己辛苦一些,大灾后发生大疫情的可能就小一些,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就更有保障,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不畏艰辛 勇挑重担 共产党人忠心赤胆
在北川、什邡地震重灾区的断壁残垣中,在随时都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崇山峻岭间,在泥泞崎岖的山间小道上,在偏远僻静的高山羌寨里,到处都能看到卫生防疫救援队党员突击队的身影。党员干部始终站在抗震救灾最前列,哪里灾情最严重、危险最大、困难最多,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关键时刻,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抒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灾区,矿泉水泡方便面是他们的饮食,麦地里架起的帐篷是他们临时的家,高低不平的大地是他们的床,裹起一条毛毯就席地而睡。余震几乎天天都有,一夜无眠、一夜难眠是常事。麦田被大雨淋湿,被子湿了、衣服湿了,很多同志身上被蚊虫叮咬,起了许多奇痒难耐的肿块,浑身臭汗淋漓也无法洗一洗,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灾区白天的气温高达35℃,帐篷内可达40℃以上,到了晚上气温又降到10多度,盖上毛毯还冻得要命,不少同志感冒、发烧。但是没有一个人有丝毫怨言,更没有一个人畏惧退缩。他们深知,这是党组织交给他们的特殊任务,在这关键时刻考验着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意志品质。李新庆是救援队里比较年轻的党员,他时刻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日夜穿梭在救灾的最前线。“鸟声,耳鸣声,飞沙走石声,声声入耳;食事,饮水事,疫病防治事,事事关心”,这是他在驻地帐篷里感受着余震、耳听着两侧高山泥石流滑坡声而作的一幅对联,表现出共产党员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也是奋战在抗震一线共产党人赤胆忠心的真实写照。
倾力相助 乐于奉献 共产党人情操高尚
作为专业卫生防疫人员,除专业救援外,余加席等防疫人员都想为灾区人民再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次余加席发现灾区群众生活垃圾无处可放,立即组织9位队员集资2800元,购买了42个垃圾桶提供给他们使用。6月1日在蓥华镇高桥村,帐篷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余加席又毅然拿出身上仅剩的1000元钱捐赠给他们。在中组部号召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时,余加席再次请同事代他向党组织转交了 “特殊党费”。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共产党员,余加席用汗水、鲜血、以至于生命告诉历史、告诉未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不是抽象的概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不是空洞的内容。在灾区,是共产党人让党旗高高飘扬,是共产党人用坚强的党性擎起生命的蓝天,托起灾区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