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就医“易误诊难维权” 卫生部已叫停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一种新的看病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行。记者连日来在采访时发现,不少网民开始热衷于在网络上看病”——在网上自行诊断,或搜索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然后到药店购买相应药品。同时以提供网上医疗咨询和药品销售为服务内容的网上医院也不断增多……

对于这种现象,医疗、法律界不少专家表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病人网上看病一旦诊断有误或自己吃了药产生严重后果,会给向相关部门举证投诉带来极大不便,很难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互动问答平台成看病手段

长沙市民赵先生这几天喉咙有点不舒服,于是上网查询了一番。把症状往搜索引擎里面一输入,一下子出来上万个搜索结果。赵先生告诉记者,网络上面有雅虎知识堂和百度知道等中文互动问答平台,还有不少在线咨询的社区或者栏目。

赵先生在众多的搜索结果中选择了一个,打开后发现有不少解答。我觉得自己是慢性咽炎,于是又查了查慢性咽炎如何治疗和买什么药的问题,很简单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答案。赵先生说,他周围的同事和朋友现在一般的小病都是这样解决的,快捷方便而且简单,不需要小小毛病都到医院去,轻松许多。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赵先生坦言,他在网络上搜索之后发现回答都大同小异,有时候错别字都错到一块去了,所以一般只有感冒发烧等小毛病才问诊网络。

卫生部已叫停网上诊断

相比形形色色的互动问答平台以及在线咨询等栏目,网上医院更受一些人的青睐。

在网上输入网络医院或者在线医生等,能搜索出数以万计的相关信息。记者随便点击了几个网站后发现,这些网站上都有问诊专区,不过需要注册成会员,而且给自己的账户充值,网站才会给患者远程开处方

记者点击进入几家网上医院后发现,除了有ICP备案号,这些网上医院并没有从医资质的证明,也未见到卫生部门审批批号。而卫生部《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文规定:医疗信息网站在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前,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所有医疗卫生网站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此外,根据不少求医网站的招聘信息,其门槛较低,如仅要求医学专业,在职医师或学生……”